文档详情

第四纪沉积层主要成因类型及特征.ppt

发布:2017-09-04约1.98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之一--石谷坊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之二--浆砌石拦沙坝 风吹蚀地面时,使大量粉砂和黏土离开地面。在紊流上举力的作用下,悬浮空中,被风带出沙漠区,随着风力的减弱徐徐沉降下来,形成风成黄土。风成黄土沉积基本不受地形影响,山顶、山坡、沟谷中都可发生沉积,降落面广大。 风成黄土的特征: ①各地风成黄土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不受下伏基岩影响,黄土中的矿物碎屑成分有50余种,石英和长石占90%以上;②分选性良好,大部分颗粒粒度局限在0.05~0.005mm的范围内;③由于黄土颗粒细,又呈悬移搬运,故其磨圆度差;④黄土层理不明显,发育垂直节理;⑤孔隙度高达44%~55%;⑥常含钙质结核。 5.黄土 黄土破碎塬 黄土涧 * 第四纪沉积层主要成因类型及特征 港口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成因类型的土及其特征(1) 港口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成因类型的土及其特征(2) 红土及铝土矿 残积物和风化带 冲 积 物 坡 脚 倒 石 堆(锥) 坡积物 坡积物 冲积物 和 坡积物 残积物、坡积物与洪积物 小细沟侵蚀 细沟侵蚀 切沟侵蚀 光秃地表易被侵蚀 山 前 洪 积 扇 洪积扇 洪积扇 在相邻沟谷口的洪积扇可组成洪积扇裙。 向平原区,山前洪积物与冲积物搭接相连。 洪积物剖面图 (5)洪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 1)靠近山地的洪积物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土的承载力一般较高,为良好的天然地基; 2)离山较远地段为较细的洪积物,其成分均匀、厚度较大,土质较为密实,通常也是良好的地基; 3)在上述两部分的过渡地带,常常由于地下水溢出地表而造成宽广的沼泽地带,因此土质软弱而承载力较低。 坡积物与洪积物经常共存,在野外工作时,应注意二者的区别: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所以坡积物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少,洪积物砾石丰富;②片流动力弱而不稳定,故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成坡积裾地形,而洪积物分布于构口形成洪积扇地貌。 (6)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祁连山山前洪积物及冲积平原 (4)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与一般洪水不同,它爆发时,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浑浊的泥石流体,仗着陡峻的山势,沿着峡谷深涧,前推后拥,冲出山外。往往在倾刻之间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害。 A. 地形条件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 B. 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岩性 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 C. 水文气象条件 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 突然性大量流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冰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水的作用 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使其摩阻力减小,滑动力增大以及水流对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 D. 其他条件 如人为地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石等,往往提供大量物质来源。 上述条件概括起来为:①有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此三者缺一便不能形成泥石流。 A. 根据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 (1)沟谷型泥石流 (2)山坡型泥石流 B.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类 a.泥流 由黏粒、粉粒和砂粒组成,砾石和卵石颗粒很少,颗粒级配偏细,密度偏高,分稀性和稠性,呈黏泥状。b.泥石流 固体物质由大量的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颗粒级配域宽,密度幅度域大,分布地域广。 c.水石流 固体物质以大小不等的石块、砂粒为主,黏性土含量较少。 2)泥石流的分类 C. 按泥石流流体物质状态分类 a.黏性泥石流 也称结构型泥石流,含大量黏土、细颗粒物质的泥石流或泥流,稠度大,黏性大,密度高,浮托力强,有铺床作用和阵流现象。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仅是组成物质;大石块有浮运和翻腾现象。 b.稀性泥石流 也称紊流型泥石流,含黏细颗粒少,稠度稀,黏性小,密度低,浮托力弱,水为主要成分,固体物质占10%~40%,石块流速小于泥沙、浆体,呈翻滚、碰撞、跃移运动。 洪水及泥流 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科罗拉多的一处泥石流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