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21卷第3期
V01.21No.3
池州师专
JournalofChizhouTeachersCollege
2007年6月
Jun.,2007
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胡文海
(池州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投入,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旅游人才,旅游服务质量,旅
游市场营销,旅游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剖析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主要对
策建议,即:①深化认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②优化布局,塑造旅游lfl的地形象;③错位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④区域
联动,走共同发展之路;⑤科教兴旅,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17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10(2007)03—0074—05
池州市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两山一湖(黄山,九
华山,太平湖)旅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个国
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
竞争力百强城市.旅游业作为池州的支柱产业,在全市
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池州确立了十一五期
间以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佛教朝圣与文化体验为龙头,
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了把九华
山建设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世界级旅游胜地.把池州打
造成皖南北部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实现旅游资
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的战略目标.因此,为了顺利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池州市旅游业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值
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l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从纵向的角度看池州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情况.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
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5年
到2006年的10多年间,不管是池州国内旅游业还是国际
旅游业都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
客38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为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7.5亿元,分别为1995年的6倍,5.1倍和15.9倍.除了
2003年因受非典的影响旅游业成负增长外,其他年份旅游
业都增长迅速,而且大部分年份旅游业都保持着两位数的
速度增长.
1,2从横向的对比分析.
2005年,池州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在安徽省17个
市中排名为第3位,仅次于黄山,合肥市,但是只相当于黄
山市的8,6%,合肥市的56.2%;国内旅游者接待人数居第
l1位,在合肥,安庆,黄山,蚌埠,宣城,芜湖,阜阳,六安,滁
州,马鞍山之后;国内旅游总收入居第5位,在黄山,合肥,
安庆,芜湖之后(见表1).这样的排名与池州拥有的丰富
旅游资源程度实在不相称.综上所述,尽管近几年池州旅
游业发展速度迅猛,但总量规模较小,与兄弟城市相比较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2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是支撑旅游经济发展的基
石,旅游业的高度发达有赖于基础设施和旅游说施的全面
发展.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交通系统,通讯设施,污水处
理,停车场等方面的内容,旅游设施包括以宾馆为代表的
住宿接待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商店等.2005年,
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110.18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省的
2.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719元,与安徽省的平均水
平持平,但仅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62.53%.池州市较低
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
投人不足,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部分景区旅游基
础设施设备比较简陋,交通通讯不畅,宾馆不足,可进人性
收稿日期:2007—04-16
基金项目:安徽省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池州市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O6OO4).
作者简介:胡文海(1964--),男,安徽贵池人,池州学院旅游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74
表12005年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横向比较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年-~-(2006)及有关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差,不能适应旅游快旅,慢游,迅速,安全,舒适的需要.
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
业,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涉及到社会的方方
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哪个要素太弱都会影
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I】.目前,池州六要素发展很不平
衡,未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能充分发挥游对其他要
素的拉动作用,旅游购物和娱乐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2.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类产品和精品名牌少
池州旅游一直以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山水观光型旅游
产品为主,对旅游资源开发深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