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话语分析新方法基于语料库方法积极认知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媒体话语分析新方法基于语料库方法积极认知分析
摘 要:“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积极认知分析”以语料库技术为主要方法、以认知语言学为核心,整合积极话语分析,认为媒体话语中隐喻和转喻的选择受制于隐喻和转喻的话语性、认知性、社会文化性,隐喻和转喻的使用目的在于解释、说服、移情。该分析框架包括以下步骤:语料库检索、隐喻和转喻识别、隐喻和转喻分析、隐喻和转喻解释。
关键词:隐喻 转喻 积极认知分析
一、引言
中国《环球》杂志联合埃及《十月》杂志、印度《喧嚣》杂志、俄罗斯生意人报业集团共同进行了“2009环球十大新闻”的评选,其中“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分列榜首和第五名。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以及美国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发布的“2009英语流行词语”中,“甲流”和“气候变化”、H1N1、climate change、swine flu位居前列。这两大威胁民生、事关稳定的事件得到了中西媒体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诸如“危机传播”“科技传播”之类的“健康卫生传播”“气候变化传播”。
对这几类传播中产生的媒体话语进行分析不仅能揭示当代英汉话语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强中西媒体话语的交流。媒体话语分析属于跨学科研究,需要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共同支撑。本文先简要回顾国外媒体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及趋势,然后以语料库技术为主要方法、以认知语言学为核心,整合积极话语分析,提出适用于媒体话语分析的“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积极认知分析”框架。
二、话语分析与媒体话语分析:简要回顾
话语分析主要有三大流派:英美学派、福柯学派、批评话语学派,分别关注语言和语言使用、语言使用中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的语言使用(黄国文,2007)。近年来,又涌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多元文化话语分析等新兴学派,话语分析形成了多学科研究的态势。同时,话语分析也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派别。媒体(传播、新闻)话语研究围绕语言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两个理论向度(丁和根,2004),从内容分析、结构分析、体裁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等多个角度,分别指向新闻话语的语言文本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
近年来,国外媒体话语分析的趋势显现如下特点:
第一,日益重视实证性研究,尤其语料库技术在媒体话语分析中的作用。
第二,日益关注隐喻的作用,如健康卫生传播中的隐喻问题,包括手足口病报道(Nerlich et al.,2002)、SARS报道(Wallis Nerlich,2005)、禽流感报道(Koteyo et al.,2008)等。这些研究忽略了其它认知机制(如转喻)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
第三,广泛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如Machin Leeuwen(2007)等。然而,这种过于批评与解构的方法不利于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社会问题,而近年来Martin(2004)的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则期望通过话语分析提倡创建和谐社会。
三、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积极认知分析:理论基础
“隐喻是人们思考和谈论世界的重要方式”(Lakoff Johnson,2003),同时,“用转喻来说话和思维是人类日常经验的重要部分”(Gibbs,1999:61)。因此,我们可以把媒体话语中的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利用语料库技术方法,以积极话语分析和新闻框架理论为基础,揭示隐喻和转喻在媒体话语意义建构中的作用。
(一)语料库语言学与隐喻、转喻的话语性
隐喻和转喻是从话语复杂系统的动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因此隐喻和转喻研究首先要描述真实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及转喻,即语言隐喻和转喻(linguistic metaphor and metonymy)。这种隐喻、转喻的话语性特征符合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思想。语料库语言学是以描述为导向的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语言抽象之前必须要对语言事实做出正确的、详尽的描述。“语料库研究使用语言统计的分析技术,不依赖于绝对的逻辑规则,将重点放在大量的真实语料上,而不是仅仅依靠零星的例证”(王立非,2007:5)。例如,语料库技术的索引功能为隐喻和转喻的识别提供微观语境,频率功能可帮助揭示隐喻和转喻的规约性(conventionality),搭配功能可帮助发现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在使用上的差异。
(二)认知语言学与隐喻、转喻的认知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认知的或概念的,强调隐喻和转喻的体验性,即隐喻和转喻来自于普遍的个人经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是以一种认知域(源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