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胃肠道显像临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 四、正常所见(以99mTc-RBC为例) i.v 99mTc-RBC后 3.1.腹部大血管影像。 3.2.血管丰富脏器 ,肝、脾、肾、及膀胱影像。 3.3.肠道部位无放射性影像。 胃肠道出血显像能探测出血量低达0.1ml/min的消化道出血,灵敏度达85%~90%以上,诊断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达80%左右。 与内镜和选择性血管造影相比,本法有灵敏、无创、简便、准确等优点,尤其是可用于间歇性肠道出血的诊断。但特异性较差,不能作出病因诊断。 腹部出现条状浓聚影,其形态与部位多变。典型表现为浓聚灶呈肠襻状。 显像剂异常浓聚,且随时间延长,有增加趋势 假阴性可见于以下情况: ①出血量过小,0.1ml/min ②胃肠蠕动过强,局部的显像剂不能形成足够的浓聚程度 ③检查整个过程中没有出血 胃肠道出血显像 异位胃黏膜显像 唾液腺显像 授课内容 Barrett食管 异位胃黏膜 梅克尔憩室 第二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小肠重复畸形 一、原理 异位胃粘膜与正常胃粘膜的结构一样,也能够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邻近的肠道或食道粘膜的溃疡和出血,由于与胃粘膜的特性一样,所以也能从血液体中摄99mTc而显影。 因此注射显像剂后在病灶处很快形成显像剂浓聚影,通过体外显像即可作出定位诊断,并具有病因诊断的意义。 二、正常图像 正常时仅见胃显影, 食管不显影, 肠道可因胃黏膜细胞分泌的显像剂的排泄而一过性显影, 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较为明显,结肠脾区及肾脏有时显影。在胃与膀胱影之间,腹部无其他异常浓聚灶。 三、异常图像 除上述正常显像位置以外出现位置相对固定不变的显像剂异常浓聚灶或条索状浓聚影,尤其是在食管下段或小肠区出现显像剂异常聚集,均提示为异常。 四、临床应用(一)Barrett’s 食管 在胃影上方可见食管下端有异常显像剂浓聚影,与胃同步显影,且随时间延长,局部浓聚影渐浓,饮水后局部影像无明显变化。 (二)Meckel 憩室 在腹部脐周, 通常在右下腹出现位置相对固定的灶状浓聚影,与胃同步显影, 随着时间延长,影像渐浓。 (三)肠重复畸形 太和医院核医学科 刘晶晶 第10章 胃肠道显像 胃肠道出血显像 异位胃黏膜显像 唾液腺显像 授课内容 重点内容 消化道出血显像剂 异位胃粘膜出血显像特点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maging 一、原理 静脉注射的放射性示踪剂随血流到达胃肠道的血管,如果胃肠道无出血,示踪剂又随血流从静脉回心,然后从肾脏排出体外。 如果胃肠道的血管有破裂出血,示踪剂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随时间推移,放射性示踪剂随血液渗出越多,该出血部位的放射性就越强,利用核显像技术,就可以在ECT 的照片上显示出与出血部位一致的放射性浓聚区域。 二、显像药物及方法 1. 疑出血为急性活动性出血,采用99mTc-胶体作显像剂。 2. 疑为间歇性出血,采用99mTc-RBC 作显像剂。 3. 在30分-1小时内,每5分采集一张图像。 4. 在上述时间,如无阳性发现,延迟到2 -24小时,甚至36小时显像。 三、适应证 已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怀疑有消化道出血的各类急、慢性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定位诊断。 99mTc-RBC 五、异常图像 肠壁有出血时,99mTc-RBC从血管破裂处漏出, 在出血部位形成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影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