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docx
PAGE
1-
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第一章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原则
第一章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原则
(1)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维护实验室的正常秩序。
(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的规范流程,确保每一台设备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实现设备管理的全程跟踪和有效监控。
(3)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应注重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定期维护保养和合理调度使用,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仪器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人员在使用前必须接受必要的培训,确保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不得擅自改变设备的设置或进行未经批准的操作。
(2)仪器设备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清洁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使用对设备有损害的化学品。对于精密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验要求。
(3)设备维护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对于易损件,应定期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同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责任人等信息,以便追踪设备的使用状态和维护历史。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验收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验收
(1)仪器设备的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预算进行。采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性能和售后服务,确保选购到性价比高的设备。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确保采购过程透明。
(2)仪器设备的验收是保证设备质量的重要环节。验收时,应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参与,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和技术规格书进行。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完整性以及相关配件和文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要求其整改或更换。
(3)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编号和建立档案。设备入库后,使用部门应按照规定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符合实验要求。试运行期间,如发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设备管理部门,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报废与处置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报废与处置
(1)仪器设备的报废需依据设备的使用年限、性能状况以及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因技术更新等原因不再使用时,应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报废申请需附上设备使用情况报告、技术鉴定意见和设备报废理由。
(2)报废设备在正式报废前,需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其确无使用价值。技术鉴定过程中,需评估设备的回收价值和环境影响。报废设备不得私自丢弃或出售,应交由学校指定的回收单位进行处理。
(3)报废设备的处置应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尽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处置过程中,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报废设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处置完毕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处置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同时,对报废设备的回收价值进行评估,将所得收益用于购买新设备或补充实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