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项目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项目介绍 2004年5月 总体目标 提交模块 : 提交的全文文件格式: 包括:论文全文格式选择:包括word97,word2000, word xp,PDF,ZIP (仅限于使用Latex的*.ctx和*.pdf文件压缩成的ZIP文件) 论文全文命名规范 “学校代码+学号+姓名+论文全文格式.扩展名”组合来确定文件名(每一段之间用下划线“_”相连)。 例如:211030_980021李明_97.doc 提交结果查询 二期“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模式 二期采用“元数据集中建库、论文全文分散建库”的模式。 项目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负责收集元数据建库并提供集中式检索和服务。 各参建单位:1)建立起本校的“学位论文网上提交系统”和“学位论文全文检索系统”;2)遵循本项目制定的学位论文元数据标准及其技术规范,通过OAI接口,提交统一格式的元数据;3)通过OPENURL技术实现集中的元数据库与本地全文库的链接。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系统总体框架图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采用OAI协议自动收集分布在各校的学位论文元数据; 各校负责在本校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提交系统和检索服务系统(包括全文服务); 项目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推荐TRS、TPI、方正、TASE等几套论文提交和检索服务平台,并以组团的方式协调各校购买,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其一;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系统总体框架 各校也可自行开发提交和检索系统、但必须遵循本项目确定的元数据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必须支持OAI协议(作为OAI的数据提供方); 由清华大学图书馆负责汇总元数据(文摘索引)并提供服务,通过OPENURL链接到各校的论文全文;全文访问权限由各校控制; “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元数据库”系统平台由清华图书馆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 清华大学图书馆负责制定本项目的元数据标准规范; OAI协议介绍 元数据的互操作协议 OAI-PMH(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简称OAI 1999年由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网络信息联盟(CNF)等组织提出的为一个应用框架。 最初是为了解决电子期刊的预印本(pre-print)的 互操作和元数据收割(metadata harvesting)问题 2000年OAI协议的应用扩展到数字图书馆领域,目的是实现分散的、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元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系统的互操作能力 OAI协议介绍 遵循OAI协议的系统依据其任务的不同,分为两类: Data Provider:元数据发布方,拥有自己的数据仓储,使得终端用户或服务提供方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来自服务提供者的request做出response,以OAI要求的格式(XML)向服务提供者提供元数据 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方,向元数据发布方发出请求,并接收返回的元数据作为构建增值服务的基础。 OAI协议介绍 OAI协议是建立在http协议基础上的应用协议,OAI的请求使用HTTP中的GET或POST方法 每个OAI请求都必须包括一个名字为‘verb= OAI方法名’每个方法名有若干个参数,当使用多个参数时,用“”隔开 服务提供者可以使用OAI协议的“方法名”向数据提供者发出请求,按请求条件收割数据提供方的元数据 OAI的响应格式是通用的XML编码 OAI协议介绍 OAI协议介绍 例如:请求/OAI- script? verb=GetRecord identifier=oai: arXiv :hepth/9901001metadataPrefix=oai_dc 表示使用的OAI方法是GetRecord,要请求得到identifier是oai:arXiv:hepth/9901001的记录,记录的元数据格式是oai_dc OAI协议规定,遵循OAI的系统必须支持DC格式,是否支持其它元数据格式可以由系统自行决定,返回的元数据格式可通过metadataPrefix参数规定 OAI协议介绍 由于OAI协议的简单性、灵活性和平台无关性,目前许多数字图书馆都提供OAI接口,例如: American Memory(LOC) NDLTD Archives in London Archiv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OAI协议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在记录删除、记录更新、记录标识符的处理等方面没有详细规则 OAI协议框架 论文提交和发布系统功能模块—管理员编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