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壮剧《黄文秀》的艺术特征与主要唱段唱腔分析.pdf
现代壮剧《黄文秀》的艺术特征
与主要唱段唱腔分析
摘要
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独
具特色的民族剧种,本选题立足于唱腔的艺术理论基础之上,对《黄
文秀》剧目的艺术特征与唱腔进行分析研究,为挖掘少数民族戏剧的
美学价值及其历史研究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壮剧更好的弘扬与发
展做出贡献。壮剧《黄文秀》以壮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为载体,
展现了黄文秀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貌和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成果。这部作
品不仅是对黄文秀同志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广大扶贫干部的鼓舞和激
励。
本文以广西壮剧的发展历史及唱腔分类为基点,从创作背景、剧
情两个方面探析现代壮剧作品《黄文秀》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伴奏效
果应用。研究立足于壮剧的唱腔特点、剧本与谱例,从板式、衬词、
格律多角度分析壮剧《黄文秀》中主要唱段的唱腔运用与审美价值。
探讨演唱过程中对主要唱段“雨夜归途”的二度创作体验与反思,旨
在为演唱者、相关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提供文艺理论支撑,从而更深
入地领会此剧目的民族戏剧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部充满魅
力的艺术作品,进而宣扬广西的地域风格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壮剧《黄文秀》;艺术特征;音乐分析;壮剧唱腔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研究对象1
第二节选题原因与研究意义1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2
第四节研究理论与方法4
第一章广西壮剧基本概况5
第一节广西壮剧发展历史5
第二节广西壮剧唱腔分类简述6
第二章壮剧《黄文秀》艺术特征7
第一节创作背景及剧情简介7
一、创作背景7
二、剧情简介7
第二节情感、文化与艺术的交织8
一、传统与现代交融8
二、地域性与民族性完美结合11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济11
第三节乐队伴奏的多样效用12
第三章壮剧《黄文秀》主要唱段唱腔分析17
第一节主要唱段板式分析17
第二节唱腔衬词的运用18
第三节唱腔格律特点20
第四节“雨夜归途”二度创作体验21
一、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21
二、学习心得与启示23
结论25
参考文献26
附录128
附录229
致谢3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32
绪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
现代壮剧《黄文秀》是广西原创舞台艺术作品,讲述了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
秀的真实扶贫故事。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黄文秀个人品质的崇高致敬,更是对脱贫
攻坚伟大事业的深刻诠释。
壮剧《黄文秀》是一部艺术化主旋律作品,融合了南北路壮剧唱腔、山歌、
歌剧以及流行等多种音乐元素,北路用到的是正调、那劳调、安定山歌,南路用
到的是过场调、平调、采花调以及叹调,幕间曲采用双声部原生态田阳壮语古美
山歌。它用生动的舞台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当代有志扶贫
干部的精神谱系和新时代农村的未来蓝图。剧中融入了大量的广西风情民俗,使
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这些民俗元素不仅丰富了剧情,更使得作品贴近
生活、贴近人民。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广西的美丽风光和文化底
蕴。
第二节选题原因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原因
笔者在研究生一年级期间跟随导师在广西南宁桂戏坊观看过壮剧演出,发现
壮剧不仅是唱腔、语言还是表演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因此对壮剧音乐产生了
浓厚兴趣。后期通过调研与深入学习了解到,壮剧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扎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连接东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壮剧融
汇了壮族原生态地域文化,其题材内容、音乐唱腔、表演技法等多方面展现在综
合性艺术形式中,通过舞台表现方式将壮族文化呈现,成为壮族文化传承的宝库
和重要支柱。壮剧题材广泛、内容多样,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也
传递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