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心理学和色彩的分析.doc

发布:2019-10-10约4.8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心理学和色彩的分析 摘要 本文从环境心理学和色彩的分析入手,在探究色彩对人影响的同时,探讨了城市广场景观中没的色彩应具有的特性,并试图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城市广场景观各构成要素的色彩设计中,创造城市广场景观色彩美。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城市广场,色彩美 引言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被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玩少起来。它不追究人能够适应何种环境的问题,而是主要研究环境如何适应人的需求。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绪呢?那是因为这个环境在悄悄地影响人们的情绪。虽然环境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却是潜移默化的。 1环境心理学 1.1环境心理学的产生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1968年美国成立了“环境设计协会”,1969年创刊《环境与行为》杂志,1970年在坎特和乾正雄合编的《什么是环境心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环境心理学这一名词,同年在英国成立了“国际建筑心理学会”,至此可以认为环境心理学已经创立起来、1980年在日本成立了“人间环境协会”,1981年在欧洲成立了“国际人间环境交流协会”并创刊了《环境心理》杂志。由此可见,环境心理学在欧美已有40年的历史,在日本也有20年的历史。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管是对于我们环境的溅射还是对于它自身理论的完善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1.2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从心理学研究中脱离而独立发展。我们日常所接触的自然与人工环境,建筑、城市及生态变化,都包含在物质环境这一概念中。它在继承和吸收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环境设计之中,主要研究环境如何适应人的需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在城市广场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在不止一棵树或是一个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这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冲分战士景观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 2城市广场景观色彩 2.1色彩 色彩存在于周围环境和几乎一切事物之中,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客观依据,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美化环境的手段。阿恩海姆就曾说过:你所有的一切色彩要服从你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色”,是激不起欣赏者的“情”的。美国生理学海巴·比伦从精神物理验证得知:“人能在自然界看到的颜色是有限的,人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接受,就会产生腻的感觉,使人疲劳乏味,流行色之所以形成,表面看有其认为的因素,而内因是它符合人们胜利平衡的需求,以达到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平衡。人们对色彩还有温度感觉、轻重感觉、距离感觉及面积效果、对比效果与协调效果等。因此,色彩在建筑环境学科和环境心理学中都是占有重要的位置。 2.2城市广场景观色彩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具有悠久的反战历史,它和城市街道、公园、开放的城市自然风貌共同构造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在当代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在当代城市建设进程中,城市广场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研究城市广场景观色彩,首先应该乐教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有哪些。从色彩的物质载体性质的角度来说,组成尽管的色彩可分为3类: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在城市广场景观中表现为天空、石材、水体、植物的色彩;半自然色是指人工加工过但不改变自然物质兴致的色彩,在景观中表现为人工加工过的各种石材、木材和金属的色彩;人工色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如景观小品所用的材料瓷砖、玻璃、各种涂料等色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色彩是城市广场景观元素的重要的属性,它对城市广场的整体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景观色彩美中的运用 3.1运用环境心理学分析城市广场景观中的色彩美 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指导设计合理的城市广场景观色彩,我们就应该了解什么样的景观色彩是美的,是人们所有需要和喜欢的?理想的城市广场景观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景观色彩的应用。 首先是宜人性。景观色彩仅仅只局限于形体的塑造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食物欣赏、热爱的心理需求。色彩钩织的情感内涵十分丰富,它给人的感受直接影响人的胜利和心理状况。各种色彩在这方面的表现性各不一样,如红色富有激情、令人正分、热烈,并能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黄色刺激视觉和神经,给人以轻快、明朗的心里感受等。对景观环境中绿化、铺装、小品、雕塑、水景等的色彩加以合理的祝贺和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