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新型工业焊割气体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环评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AGE 34 -
PAGE 9
- -
马钢集团绿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新型工业焊割气体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专题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0 一五年一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1评价程序 2
2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2
3典型事故案例 6
4风险识别 7
5源项分析 9
6事故后果计算 12
7风险事故发生频率估计及评价分析 19
8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20
9事故应急体系及应急预案 25
环境风险评价是指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或通过自然环境传递的对人类及环境带来有害影响的事故的潜在性,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危害两个方面。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及可接收程度,从而为建设项目可行性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评价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问题,关心的是事件发生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工作重点是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措施。与安全评价的区别在于关注点为事故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1 评价程序
采用量化风险评估法(QRA)。具体分析程序见图1。
1
1
熟悉系统、收集数据
(系统描述)
3
重大危险辨识
2
基础数据
收集及分析
4
频率(F)分析
5
后果(C)分析
6
风险计算(R=F×C)
7
风险评估
9
反复计算
10
风险管理
8风险标准
11
评估结果及报告
图1 风险评估程序
2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2.1物质危险性识别
物质危险性识别范围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化学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该项目涉及的物料主要为:丙烷、氧[液化的]、氧[压缩的]、氩[液化的]、氩[压缩的]、二氧化碳[液化的]、三氯乙烯等。各种物料的物理特性、危险性和毒性见附件。根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物质危险性标准(表1)。
表1 物质危险性标准
物质类别
等级
LD50 (大鼠经口)
mg/kg
LD50 (大鼠经皮)
mg/kg
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
有毒物质
1
5
1
0.01
2
5LD5025
10LD5050
0.1LC500.5
3
25LD50200
50LD50400
0.5LC502
易
燃
物 质
1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2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3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爆炸性物质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备注:(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2)凡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2。
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指 标
分级
Ⅰ
(极度危害)
Ⅱ
(高度危害)
Ⅲ
(中度危害)
Ⅳ
(轻度危害)
急性
中毒
吸入LC50,mg/m3
经皮LD50,mg/kg
经口LD50,mg/kg
200
100
25
200-
100-
25-
2000-
500-
500-
20000
2500
5000
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
生产中可发生中毒,预后良好
偶可发生中毒
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慢病中毒患病状况
患病率(≥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一率较高(≥10%)
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
致癌性
人体致癌物
可疑人体致癌物
实验动物致癌物
无致癌物
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表1和毒性物质分级标准及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对照判别, 见表3。
表3 本项目物质危险性判定表
序号
物质
名称
危规号
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
是否剧毒化学品或易制毒化学品
1
丙烷
21011
第2.1类易燃气体
乙
否
2
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