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锤支架零件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学 院 学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 老师 武 星
2011年月机械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
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
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培养学生熟悉并快速高效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根据给定的零件绘制零件图
“飞锤支架”零件图—————————————— 一张
(2)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编制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套)
“飞锤支架”机械加工工艺“飞锤支架”零件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三、零件分析
零件的功用,结构和特点
给定零件是,零件材料。考虑到零件主要承受压力,选用铸件。由于零件是成批生产,而且零件结构简单,故采用金属造。
根据分析得: 该零件加工要求较高的为大端面,及内孔,其形位公差的基准多为内孔中心线,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故选用孔的中心线位主要的定位基准,可减少定位误差,保证零件尺寸。所以第一步便是精加工孔,然后以孔为精基准加工大端面和外圆,然后加工其他表面。以φ19回转面及其端面为主要定位基准,限制6个自由度X、Y、X、Y、Z,以φ19回转面为止推基准,限制2个自由度,以零件左端面外型轮廓宽30的长方体外型轮廓作为防转基准,限制3个自由度。工件在夹金紧的时候又限制了一个自由度。
主要加工表面及要求
飞锤支架φ11的回转面,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飞锤支架φ15的回转面,表面粗糙度为Ra12.5μm。
φ的回转面和右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并倒角。
孔径为φ的孔,其形位公差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μm,孔的端面与宽的槽相通,孔口倒角1×45°。
飞锤支架表面2-φ6.5锪平φ12的沉孔,铣上表面及其轮廓,表面粗糙度不作要求。
4*φ的孔,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倒角1×45°。
宽的槽,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由于零件的结构简单,采用铸造形式生产毛坯件,材料为HT200,精度8级
2.刀具的选择
车床主要选用YG6型刀具,钻床主要选用高速钢麻花钻,扩孔选用直柄扩孔钻,铰孔主要选用直柄机用铰刀,铣平面主要选用YG6型刀具
3.夹具的选用
夹具选用专用夹具
4.量具的选择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内径百分尺
5.确定工序尺寸
根据各原始资料及制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路线,采用计算与查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中间工序公差按经济精度选定,上下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φ19端面
粗车的余量为2mm,半精车余量为0.9mm,精车余量为0.1mm,故毛坯外圆轮廓直径确定为22mm。
2)φ15端面
由于粗糙度要求较低,只需粗车和半精车。粗车余量为6mm,半精车余量为1mm
3) φ11端面
粗车余量为10mm,半精车余量为1mm
4) φ7的中心孔
钻的余量为6mm,扩的余量为0.8mm,铰的余量为0.2mm
5) 2—φ6.5孔
钻的余量为6.5
6) 4-φ6的孔
钻的余量为5.5,扩的余量为0.5
7)T1端面
粗车余量为1.5mm,半精车余量为0.5
8)T2端面
粗车的余量为2mm,半精车的余量为0.8,精车的余量为0.2mm,故毛坯件T2至T3端面的距离为8mm
6.工艺路线卡
工序号 内容 设备 05 铸造毛坯 金属铸模 10 清理,除浇冒口、锋边 钳台 15 热处理,正火 热处理 20 钻孔预处理 XA6132铣床 25 钻中心孔 Z512钻床 钻Φ6的中心孔 直柄麻花钻Φ6 扩孔至尺寸Φ6.8 直柄扩孔钻Φ6.8 铰孔至Φ 直柄扩孔钻Φ7 30 车(专用夹具,以面及中心孔Φ定位并夹紧) C620-1 粗车小端面(34),粗车大端面 K30端面车刀 半精车小端面(33)及外圆 K10端面车刀 精车外圆及大端面 K10端面车刀 35 锪孔(专用夹具) Z512钻床 钻2*Φ6.5孔 直柄麻花钻Φ6 锪平Φ6.5孔 直柄扩孔钻Φ6。5 40 钻(专用夹具) Z512 钻4*Φ5孔 直柄麻花钻 扩孔至尺寸Φ5.8 直柄扩孔钻 铰孔至Φ6 45 铣侧面 XX5030 50 铣槽 圆盘铣刀 55 去毛刺 钳台 60 检验入库
钻中心孔专用夹具设计
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