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的术后护理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介入封堵术后护理 ——徐露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病因: 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病毒感染 妊娠早期药物应用 孕妇年龄过大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其他 :海拔高度和性别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分类 非紫绀型:ASD、VSD、PDA、PS等 紫绀型:法四(TOF)、大动脉转位(TGA )等 我科常做的先心手术 房间隔缺损(ASD) 室间隔缺损(VSD) 动脉导管未闭(PDA) 房间隔缺损(ASD) 分型 原发孔型:I孔型房缺,约占5%, 继发孔型:II孔型房缺,约占ASD的95%。占先心病的10%-20% 中央型 76% 下腔型 12% 上腔型 3% 混合型 9% 房 缺 手 术 路 径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经右侧股静脉穿刺,送入右心导管,沿途经下腔静脉→右心房→ASD→左心房,固定于左上肺静脉处,建立轨道,沿轨道经输送鞘将Amplatze伞送至ASD处,在左心房处打开前伞,右心房处打开后伞,术后局部按压止血后6小时拆除绷带 室间隔缺损(VSD) 分类 膜部室缺:78% 漏斗部室缺:20% 肌部室缺:2% 室 缺 手 术 路 径 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送入右心导管,沿途经主动脉→左心室造影、确定VSD大小,经股静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建立轨道,从静脉系统沿轨道输送Amplatze伞,分别于左右心室打开两伞,术后局部按压止血后分别按动静脉穿刺常规处理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为胎儿时期血液经肺动脉至主动脉的通道(即动脉导管,本应出生后闭合),因某种原因未能闭合的疾患。 手 术 路 径 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经右侧股静脉穿刺,送入右心导管,沿途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PDA→主动脉侧;后建立轨道,沿轨道经输送鞘将Amplatzer伞送到PDA处,于主动脉侧释放伞部。PDA最狭窄处释放腰部,术后局部按压止血后6小时拆除绷带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术前护理 1、术前护理 做好术前宣教工作,多与患儿接触,消除陌生感和恐惧 术前准备工作 (1)术前用药:拜阿司匹林-PDA除外 (2)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凝血常规,乙 肝二对半,HIV,HCV,EKG ,UCG (3)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4)全麻患儿术前12小时禁食,可用5%GS+KCL等维持通路。 (6)术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建立好静脉通路(避开右下肢) 术后护理 2、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天: (1)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注意患儿有无呕吐和痰鸣音 (2)心电血氧监测,观察尿量及尿色 ,预防并发症 (3)术侧肢体的护理 (4)常规药物治疗-抗生素和地塞米松 (5)若哭闹不止,可应用镇静剂 (6)饮食:术后禁食6小时,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不宜盲目进补;不宜多吃罐装饮料和冷饮;不宜多吃巧克力等甜食。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