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柳笛和榆钱》.ppt

发布:2016-11-07约2.5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 柳笛与榆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2.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自学指导一 自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三分钟后请同学读。 自学检测一 我会认 yú mù yù níng lüè 榆 钱 沐 浴 拧 断 省 略 chéng fèng hùn bì 呈 现 奉 献 混 合 遮 蔽 词语积累 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必须划出。 自学指导二(4分钟) 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以将课文 读通。4分钟后点名读。 自学检测二(5分钟) 1、点名读课文段落。 2、齐读第2、3自然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朗读课文思考: 自学指导三 答:课文主要写了柳笛和榆钱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按总分的方式写的。先写做柳笛,吹柳笛,后写吃榆钱的快乐。 想一想: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第二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些词语用得好? 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来,向我们招手。 这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自学指导四:阅读第一自然段 “散”和“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和榆树的秀美和情致。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 1、找出我们做柳笛的句子画上“——”。在表示动作的词语下面画“ ”。 我们折下一根小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轻轻拧一拧,使绿色的树皮略略松动,猛一下把它褪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顺地呈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 1、找出我们吹柳笛的句子画上“——”。你从“我”们做柳笛和吹柳笛中体会到了什么? 2、柳笛的声音是有什么决定的? 柳笛的声音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粗笛声音浑厚,呜呜的像牛吼;细笛声音尖厉,吱吱的像雏鸡叫。 我体会到作者在做柳笛和吹柳笛中的快乐和乐趣。 柳笛的声音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 3、你从“那时候,我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手拿十几只柳笛回家”体会到了什么? 4、“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淘气又可爱的模样,满足又得意的神情。 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阅读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写出了什么? 2、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画上“——”。 这一段主要写“我”们摘榆钱和吃榆钱的欢乐。 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的,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我们对柳笛和榆钱的喜爱之情? 2.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那时候,我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手拿十几只柳笛回家。 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你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枝上,然后想方设法的爬上墙头,骑着树杈,在枝叶的遮蔽下吃个够。 3、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我们童年时( )、( )和( )的欢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 )和( )的思想感情以及对( )的向往。 做柳笛 吹柳笛 吃榆钱 无比热爱 眷恋 童年幸福美好生活 4、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 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