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氨基酸代谢(2010年).ppt

发布:2018-01-01约4.37千字共8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alanine-glucose cycle) 反应过程 生理意义 ① 肌肉中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 ② 肝为肌肉提供葡萄糖。 二、氨的转运 丙 氨 酸 葡 萄 糖 肌肉 蛋白质 氨基酸 NH3 谷氨酸 α-酮戊 二酸 丙酮酸 糖酵解途径 肌肉 丙氨酸 血液 丙氨酸 葡萄糖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丙酮酸 NH3 尿素 尿素循环 糖异生 肝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葡萄糖 目 录 鸟氨酸循环 线粒体 胞 液 反应小结: 原料:2 分子氨,一个来自于游离氨,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 定位:通过鸟氨酸循环,先在线粒体中进行,再在胞液中进行。 耗能:3 个ATP,或者4个高能磷酸键。 尿素循环全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与三羧酸循环和转氨基作用密切联系。 尿素循环的意义: 肝细胞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有毒性的氨转变成可溶性而又相对无毒的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其意义就在于解除氨毒以保持血氨的低水平浓度。 1、高蛋白质膳食促进尿素合成 2、AGA激活 CPS-Ⅰ启动尿素合成 乙酰CoA + 谷氨酸 N-乙酰谷氨酸 3、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活性促进尿素合成 (三)尿素合成的调节 AGA合成酶 精氨酸 + (四) 高血氨症和氨中毒 高血氨症: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氨处于较低水平。尿素循环是维持血氨低浓度的关键。当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循环发生障碍,血氨浓度升高,称为高血氨症。 高血氨症时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称氨中毒。  氨中毒: 血氨浓度升高 血循环 α- 酮戊二酸 + NH3 谷氨酸 + 谷氨酰胺 α- 酮戊二酸 三羧酸循环减弱、ATP 大脑功能障碍 肝昏迷 谷氨酰胺 NH3 脑细胞 一、体内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 成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约有1%~2%被降解,主要是肌肉蛋白质。 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大约70%~80%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半寿期(half-life) 蛋白质降低其原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 (一)蛋白质以不同的速率进行降解 不同的蛋白质降解速率不同,降解速率随生理需要而变化。 不依赖ATP和泛素; 利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降解外源性蛋白、膜蛋白和长寿蛋白质。 1、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途径被降解 (二)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有两条重要途径 2、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ATP-依赖途径被降解 依赖ATP和泛素 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蛋白质 泛素(ubiquitin) 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而得名 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8.5kD) 一级结构高度保守 泛素与选择性被降解蛋白质形成共价连接,使其标记并被激活,即泛素化,包括三种酶参与的3步反应,并需消耗ATP。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泛素化过程 E1:泛素激活酶 E2:泛素结合酶 E3:泛素蛋白连接酶 UB C O- O + HS-E1 ATP AMP+PPi UB C O S E1 HS-E2 HS-E1 UB C O S E2 UB C O S E1 UB:泛素 Pr:被降解蛋白质 Pr HS-E2 UB C O S E2 UB C NH O E3 Pr 蛋白酶体存在于细胞核和胞浆内,主要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短寿蛋白质。 26S蛋 白酶体 20S的核心颗粒(CP) 19S的调节颗粒(RP) : 18个亚基, 6个亚基具有ATP酶活性 2个α环:7个α亚基 2个β环:7个β亚基 蛋白酶体对泛素化蛋白质的降解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二、氨基酸代谢库 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及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 脂类 三、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一个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一个α–酮酸上,从而生成与此相应的α–氨基酸,同时,原来的α –氨基酸则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 在胞液中进行 重要的转氨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