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腹部ct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ct表现.ppt

发布:2019-04-12约6.64千字共1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大),脾大 1.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大) 2.肝轮廓边缘凸凹不平 3.肝门肝裂增宽 4.腹水 脾大,腹水 肝硬化再生结节(门静脉供血)       (七)脂肪肝 (五)肝囊肿 融合扩大的发育异常的胆管丛 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   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0~   20HU。 增强:无强化,边界更加清楚,囊壁一   般不能显示。 增强:无强化,边界清楚 (含水量95%) T1WI极低信号 T2WI极高信号 (六)肝脓肿 脓腔:低密度; 脓肿壁:环形略低密度,明显强化; 水肿带:环形低信号 三、疾病诊断 (一)原发性肝癌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三)转移性肝癌 (四)肝硬化 (五)肝囊肿 (六)肝脓肿 (一)原发性肝癌 90%为HCC,男性多,30~60岁。与乙肝、肝硬化密切相关。多AFP(+)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血供丰富,易转移 病理分型 1.巨块型≥5cm 2.结节型<5cm 3.弥漫型<1cm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4.小肝癌:单个结节(两个之和)<3cm 平扫:   1.常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  或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易出现坏死:中央更低  密度 假包膜 坏死 肝硬化   1.可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类圆形边界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可见中央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 *快显快出 A 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迅速达到峰值 门V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   实质不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   实质背景对比下呈低密度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平衡期 平扫 快显 快出 延迟不填平 快显 间接征象  ①血管:癌栓  ②淋巴结  ③胆道  ④肺、椎体转移 下腔静脉癌拴 1.与乙肝、肝硬化密切相关。多AFP(+) 2.平扫:①常见肝硬化                    ②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或模糊的低密      度肿块                     ③“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④坏死:中央更低密度 3.增强: *快显快出 A 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迅速达到峰值 门V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实质不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实质背景对比下呈   低密度增强:  4.间接征象:血管:癌栓、淋巴结、胆道、肺、椎体转移 ` T1WI:稍低、等信号,(脂肪变性、出     血,坏死囊变) T2WI:稍高信号,其内可不均匀 假包膜:低信号环 Gd-DTPA  T1WI:低信号区中    有卵圆形稍    高信号 T2WI:肿瘤周围为外缘不规则的高信     号,中部圆形低信号区有斑片    状不规则的高信号 质子像信号略高,与周边分界不清。右、中肝静脉受压移位 T1WI稍低、等信号, T2WI稍高信号,其内不均匀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30~60岁多见。 肿瘤内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外周由纤维组织间隔,内衬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并充满新鲜血液。可有血栓形成、坏死、钙化。 平扫:境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低密度   肿块,约30HU。 增强: *早出晚归 A 期:自周边开始斑状、结节状明显强    化(接近大血管密度) 门V期:斑状、结节状强化逐渐融合,同    时向中央扩展 延迟期:(10分钟后或更长):与周围正   常肝实质呈等密度,也就是“消失”   看不见 肝血管瘤  *早出晚归 肝癌    *快显快出 10分钟延迟 15分钟延迟 早出 晚归 早出 晚归 血管瘤CT诊断标准 平扫: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 增强:从周边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    扩大,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大血   管密度; 延时: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   常肝实质形成等密度。  整个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 MRI 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灯泡征:具有特征性,有诊断意义    肝血管瘤在T2WI上随着TE的延长,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下,肿瘤表现为边远非常锐利信号越来越高的信号灶。直至达到或甚至超过脑脊液或胆囊的信号,在重度T2WI上很白、很亮。好像瓦数不断增大的灯泡。     灯泡征 (三)转移性肝癌 发病率仅次于HCC,AFP(-)多发结节,大小不等,易坏死、囊变、出血、钙化 转移途径 1.直接侵犯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