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29约2.78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注意事项 1.测量前,清点数量,检查完好,水银柱是否在 35℃以下。 2. 特殊病人不宜测口温; 进食或面颊部冷、热敷后 ,应30min后测量。 3. 腋下出汗多或创伤、手术、炎症者,夹不紧体温 计者不宜测腋温。 4.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忌测肛温;心梗病人不宜测肛温,坐浴或灌肠者须待30min再测。 5. 不慎咬破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出。 注意事项 6.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床边监测,必要时测口温和肛温作对照。 7. 严格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人的体温计应固定使用。 8.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监测体温的重要性,影响体温的因素;学会体温的正确测量方法和异常体温的护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四大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每天完成重复的事是工作, 把重复的工作做好了我们就是专家! 不要因为每天这样的简单 而重复的工作而麻木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本节重难点 重点 掌握解释稽留热、张弛热、间歇热的概念; 正常体温的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 异常体温的评估。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值 部 位 正常范围 平均温度 腋温 36.0~37.0℃ 36.5℃ 口温 36.3~37.2℃ 37.0℃ 肛温(最接近人体) 36.5~37.7℃ 37.5℃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体温生理性波动,但范围一般不超过0.5~1.0 ℃ 1、昼夜变化 2、年龄差异 3、性别差异 4、运动状态 5、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 热:37.5~37.9℃ 中度热:38.0~38.9℃ 高 热:39.0~40.9℃ 超高热:41℃以上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2. 发 热 过 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3. 常见热型 临床上把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弛张热 体温在39 ℃以上 ,24h温差超过1 ℃,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等。 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李女士,36岁,发热1周,体温持续在39.2~41℃左右,脉搏90次/min,入院后诊断为伤寒。可能的热型是: A、弛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 B (一)体温过高 4. 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休息 3.病情观察 4.预防并发症 5.补充营养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7.心理护理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1.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2. 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3. 护理措施 1.保暖 2.病因治疗 3.观察病情 4.随时做好 抢救准备工作 三、体温测量技术 (一)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2.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4.新型测温工具 1.玻璃体温计 三、体温测量技术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常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