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4 古今中外的交往-2025年中考历史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广东专用)(原卷版) .pdf
热点04古今中外的交往
「热点解读寸
2025年3月7日,在北京“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王毅外长在发言中指出:2024年是国格局深
刻演变的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发展阔步前行的一年。中国外交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取得重要进展,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宝贵的稳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
的坚实步伐。今年的国形势依然充满挑战,但中国外交初心不改,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坚守人间正道,
把握时代潮流,捍卫国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方将继续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致力于中美关系的稳定、
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美方能倾听两国人民的声音,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
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同中方一道,共同走好既有利于两国、又造福世界的中美正确相处之
道。
『考法预测g
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可考查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往、宋代的海外贸易、元朝的中外交往、郑
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新中国的外交:可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等。
3.结合当前动荡的世界局势给出材料,分析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4.以当前新一轮的中美关税大战等新闻类材料切入,考查中美关系以及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影响。
\命题情境练
命题情境0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
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极欲开通丝绸之路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2.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
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去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3.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六次东渡,将佛经、医药、建筑、绘画、文学
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促进了中外交流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D.实现了科技创新
4.音乐中的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菩萨阿罗地舞曲、阿弥陀大师曲,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
技中的幻术、戴竿、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来的。其中有些是前
代传来,而在唐代盛行。由此得知()
A.对外交流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B.佛教传入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唐代实行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D.佛教依靠开展多类艺术活动外传
5.宋代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宋会要辑稿》中
记载,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
A.鼓励海外贸易发展B.政治制度因循守旧
C.经济重心转移海外D.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6.元朝末年,元顺帝曾经派遣一个使团前往罗马,受到教皇的盛情接待。随后教皇即组织了多人的使团东
来,该使团约在大都居住三年,然后取道海路返回欧洲。这一情景的发生说明了()
A.元朝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B.元朝时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元朝对外交流主要体现在宗教领域D.元朝时中国人最远到达欧洲
7.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
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