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手段选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冠心病治疗手段的选择
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称冠脉循环。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冠 脉 循 环
冠脉供血的特点:1、由于冠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影响。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2、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3、冠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
冠 脉 循 环
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 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左冠脉前后位 1.第一边缘支 2.回旋支 3.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4.边缘支因脊柱和胸骨的重叠。
左冠脉起于主动脉左窦,经左心耳与肺动脉之间走向左前方,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①前室间支:是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
心尖切迹达后室间沟下部,常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的前2/3部。如前室间支受阻塞,则引起前壁及室间隔前部心肌梗死。
②旋支:分出后沿冠状沟向左走行,绕过心左缘达膈面,其终支常与右冠状动脉 的分支相吻合,旋支沿途分支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壁。
一、冠心病的确诊
二、冠心病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三、药物治疗
四、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
五、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六、激光心肌打孔(PTMR)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是目前能够直接、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的解剖及病理改变的唯一临床手段
*冠造的目的:明确病变程度
为选择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疗效的验证
冠心病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临床情况(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心功能)
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病变性质(钙化、分叉、长弥漫、恒性闭塞、左主干)
合并症(糖尿病、肾衰)
良好成功记录的PTCA或CABG医师队伍
病人及家属意见
病人年龄
经济因素
为什幺需要做PTCA/CABG?
介入或搭桥后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提高生活质量:
1、减少或终止心绞痛
2、减少口服药物剂量
3、增强活动能力
并且能够延长寿命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即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畅通的目的
方 法
1.直接PTCA
2.补救PTCA
3.直接支架术(Primary Stenting)
4.择期支架术
新近观点:主张急诊直接支架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罪犯病变);其他病变择期手术。
直接PTCA
不进行溶栓治疗,直接PTCA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手段;
特点:再通率高、残余狭窄轻、左室EF高、降低死亡率、减少再梗率、减少并发症。
PTCA并发症
1.急性血管闭塞:PTCA后数分钟内,2-6%
2.再狭窄:17-47%
3.冠脉栓塞
4.冠脉血管破裂和穿孔
5.室性心律失常
6.造影剂反应
7.外周血管并发症:血肿、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等。
PTCA术后低血压的原因
1.冠脉闭塞
2.腹膜后血肿
3.血容量不足
4.药物作用(包括造影剂)
5.迷走反射
6.心包填塞。
补救性PTCA
溶栓失败后进行,目的是使血管再通、挽救心肌、改善梗塞区愈合。
时间:溶栓后90分钟判断血管再通情况,如果溶栓失败,立即进行补救性PTCA术。(第21届欧洲心脏病年会的观点。)
例-7 不稳定型心绞痛
65岁,男性,不稳定心绞痛,LAD近段90%狭窄。植入ACS,TriStar 3.0*15mm支架后血管通畅,无残余狭窄
直接支架术(Primary Stenting)
也称原发性支架术,并非在PTCA并发夹层或急性闭塞时置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而是主动性地放置支架治疗。
特点:创伤小、痛苦少、再狭窄率低、可重复操作等。
支架术适应症
1.进一步改善PTCA的效果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