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体征,观察神志变化及神经系统表现。正确记录出入量,注意液体的选择和滴速 ,建立静脉通道,可选用静脉套管针,防止液体外渗,以利各种抢救药及时起效。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脑水肿现象。了解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2.迅速给患者高浓度(大于60%)高流量(8-10L∕分)吸氧。有条件者可用高压氧治疗。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心肺复苏,并备好气管切开包及呼吸机。 3.高热惊厥者应遵医嘱给予地西泮静脉或肌肉注射。并给予物理降温,并做好安全护理,加设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备好吸引器及气管插管用物,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 5.昏迷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擦拭口唇,保持湿润,防治口腔溃疡,保持口腔清洁。双眼不能闭合时,应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双眼,保护角膜。 6.做好皮肤护理,定期翻身,对长期卧床者应按摩骨隆突处,防止褥疮形成。对皮肤出现水肿和水泡者,应抬高患肢,减少受压,可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后包扎,注意防止因营养和循环障碍而继发损害和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7.恢复期护理,病人清醒后仍休息2周,可加强肢体锻炼,如被动运动,按摩针灸,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8.心理支持。病人常因急性发病而焦虑不安。重度中毒者清醒后可因并发症、后遗症而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反应,所以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应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同情心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六【出院指导】 昏迷者清醒后,出院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恢复期2个月内,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病。即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经过数日到数周的“假愈期”。发生以痴呆,肌张力增高,性格改变,甚至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若患者出现症状,应及时来院治疗。 七.【健康教育】 1.加强预防CO中毒的卫生宣传,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 漏烟 ,倒烟。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CO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必须加强对空气中CO的检测。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 再见!谢谢大家 !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武威市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 当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如 在使用柴炉,煤炉时。如通风不畅,尤其是近年来煤气取暖器和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 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俗称煤气。如不注意通风换气,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都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当居室内一氧化碳体积达0.06/时,人会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 等症状;超过0.1/时,只要吸入半小时,人即会昏睡,进而昏迷,可置人与死亡。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称为‘沉默的杀手’。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较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慢3600倍,故易造成碳氧血红蛋白在体内的蓄积。COHB不能携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正常解离,即氧不易释放到组织,从而导致组织和细胞的缺氧。此外,CO还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直接抑制组织细胞内呼吸,这些因素更加重组织 细胞缺氧。 CO中毒时脑 ,心 对缺氧最敏感,常最先受损。 二.【临床表现】 3.重度中毒:病人进入深昏迷 、抽搐、 呼吸困难、 呼吸浅快、 面色苍白、皮肤青紫、胸肩部和四肢可出现水泡和红肿 、全身大汗、可有大小便失禁 、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中毒症状的轻重与吸入CO的浓度和吸入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也与个体的健康状况及人体对CO的敏感性有关,如妊娠、嗜酒、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的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均可加重中毒的程度。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分为轻 、中 、重三度。 1.轻度中毒:病人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胸闷、耳鸣、眼花、 恶心、呕吐、心悸、嗜睡或意识模糊。此时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以较快消失。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