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学习提要
本章学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我们会学到弓形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猪囊尾蚴病、牛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等。主要学习各种寄生虫病的病原形态和生活史、症状与病变、诊断和防治。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难点: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形态和生活史。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种类。
掌握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如弓形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猪囊尾蚴、棘球蚴和旋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感染途径和这些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 弓形虫病
一、概述
定义: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或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流行特点: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约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1/4的人感染弓形虫。猪爆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其它家畜如牛、羊、马、犬、猪和实验动物等也都能感染弓形虫病。
二、形态
弓形虫各阶段形态如下所示:
1.速殖子和假包囊
速殖子又称滋养体,多呈新月形或香蕉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大小为4.7微米×2.4微米,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核呈蓝紫色,偏于钝圆一端。寄生于中间宿主各种有核细胞内(如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聚集在宿主细胞内的空泡中的一群速殖子叫克隆或称假包囊,因为这种速殖子群的周围并无真正的囊壁。
在急性病例的腹腔液中,可见到散在的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速殖子;在有核细胞内可见到假包囊。具体可见图1-1-1“假包囊,速殖子”,箭头所标为一个新月形的速殖子,以及图1-1-2“成熟滋养体的超显微结构”。
?
图1-1-1 假包囊,速殖子
?
图1-1-2 成熟滋养体的超显微结构1.膜 2.核 3.副高尔基体 4.高尔基体 5.弓状线6.线粒体 7.锥状体 8.原纤维层 9.极环
?
2.慢殖子和包囊
慢殖子又称囊殖体,形态与速殖子相似,也呈新月形。核的位置稍偏虫体后部,由于繁殖慢,故称慢殖子。在慢殖子群的周围形成一富有弹性的囊壁,故称包囊或真包囊。幼龄的包囊直径仅5微米,含4个慢殖子,较老的直径可达100微米,含数百以至数万个慢殖子。包囊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常见于脑、眼、骨骼肌和心肌,这是弓形虫的“休眠”阶段。具体可见图1-1-3“脑中薄壁包囊”。
图1-1-3 脑中薄壁包囊
?
3.裂殖体和裂殖子
在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其形态和鸡球虫的裂殖体和裂殖子相似。早期可见含多个细胞核的多核体,成熟后的裂殖体则含香蕉形或新月形的裂殖子,其数目差异很大,可为4~29个,但以10~15个者占多数。裂殖子在涂片上的大小为4.9微米×1.5微米。
?
4.配子体
寄生于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其形态与鸡球虫配子体相似。小配子体呈圆形,直径约10微米,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核呈淡红色。成熟后形成12~32个新月形、长3微米的小配子,有两个鞭毛。大配子体,核呈深红色,成熟后细胞质呈深蓝色颗粒状。
?
5.卵囊
随猫粪排出,呈卵圆形,光滑,微带绿色,大小为10微米×12微米。孢子化卵囊内含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4个长形、微弯的子孢子,约8微米×2微米,有一块孢子囊残体。具体可见图1-1-4“卵囊”。
图1-1-4 卵囊
三、生活史
生活史中,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之一。人、猪、牛、羊、鼠和禽类等都可作为中间宿主。如带有脑包囊的小鼠被猫捕获,包囊被猫吞食后,囊壁即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包囊中的慢殖子逸出,一部分可穿过肠壁随血流进入任何有核细胞内发育,其发育过程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
但大部分慢殖子钻进小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裂体增殖,成为包含许多裂殖子的裂殖体。最后上皮细胞破裂,裂殖子逸出,再侵入其他肠上皮细胞,其中一部分重复进行裂体增殖,另一部分则发育成大、小配子体。小配子体继续发育,产生许多小配子。大配子体则逐渐长大而成大配子。大小配子结合而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卵囊,卵囊落入肠腔后即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24天发育成孢子化卵囊。
孢子化卵囊如被中间宿主吞食,卵囊和孢子囊壁即被消化,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并侵入各种组织,如脑、心、肺、肝、淋巴结和肌肉等的细胞内,常可在细胞内形成10多个或更多虫体的集合体,即假包囊,囊内的个体为速殖子。最后被寄生的细胞破裂,速殖子散入血流或淋巴再次侵入其他组织细胞。如此反复繁殖一定时间后,转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