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安汽车尾气检测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1.1项目申报单位 1
1.2项目概况 1
第二章 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6
2.1发展规划分析 6
2.2相关政策分析 7
2.3行业准入分析 8
第章 建条件 9
3.1社会环境概况 9
地理位置 9
交通条件 10
水文地质 10
10
第章 12
4.1设计原则 12
15
4.4 安全检测系统构成及设备配置 30
4.5 采购设备清单 30
第五章 土建和公用工程分析 34
5.1 土建工程分析 34
5.2 给排水工程 34
供电系统 35
36
第六章 环境影响分析 37
6.1 环境现状 37
6.2 环境影响分析 37
6.3 环境保护措施 39
41
第七章 节能方案分析 43
7.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3
7.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3
7.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4
第八章 经济影响分析 46
8.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46
8.2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48
8.3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48
第九章 社会影响分析 49
9.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49
9.2 社会适应性分析 49
第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50
项目管理 50
项目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50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51
投资估算 51
融资方案 52
52
第十章 结论 54
54
12.2 建议 54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项目申报单位
某县交安汽车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名称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效益
2.1发展规划分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规划纲要》第二十四章中指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纲要》重点提出以下两点。
第一,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达到80%。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
第二,加强环境监管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产业转移承接的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
2.2相关政策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指出:“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保局、科技部和机械局联合发布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在用车的排放标准控制应以强化检查/维护(I/M)制度为主,并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网络的建设情况,强化对在用车排放性能进行检测,强制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发动机处于正常技术状态。”
国家环保局、科技部和机械局联合发布《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中指出:“实施车辆的检查/维护(I/M)制度是最经济、管理、科学、有效的控制在用排放的措施。”
2.3行业准入分析
国家要求环保局项目建设投入由中央财政拨款这一传统模式改革为产业化运作的模式。项目的法人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企业,包括外资和民营企业。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为国内外各种经营形态的大、中型企业进入治理环境污染市场提供了政策、法律上的保障和前提。
第章 建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水文地质第章
4.1设计原则
图4-1
4.3尾气检测系统构成及设备配置
4.3.1 ASM 稳态工况法尾气检测设备配置说明
4.3.1.1 底盘测功机
1、底盘测功机配置说明
底盘测功机主要功能是实现模拟道路工况运行,为双滚筒结构。由主动滚筒、从动滚筒、驱动传动装置、功率吸收装置、惯性飞轮、反拖电机装置、气动举升制动装置、挡轮、校正部件和公共框架等组成。
底盘测功器,符合GB18285-2005 国家标准要求。其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