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w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历史变革
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这是课程标准的雏型。1912年 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约40年。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课程标准的总纲部分,相当于中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它的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曾经使用的分科教学大纲(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3.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4.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即重视知识的传承,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忽视学生能力。没有提及工作任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也没有强调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做什么”。
5.教师是教“教科书”,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
6.所规范的考核主要限于 “知识考核”,“笔试考核”。 1.规定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课程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习领域安排做出相应的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或数量等具体内容。它为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2.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由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3.重点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
4.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素质为基础”;注重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能力培养的过程转化。
5.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6.所规范的考核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总要求,突破了“知识考核”,体现“能力考核”,不仅用概念问题考核,而主要用“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用综合项目进行考核,在职业或准职业现场考核。 规范的行为主体不同 规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主体。
规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专业对话伙伴”的理念。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内容要求不同
分章、分节依次列出课程基本内容、相应要求、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目标。
3.“教学建议、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较为简单。
1.按学习领域(指任务或模块化课题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具体要求及参考课时;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态度。
2.教学目标侧重于能力目标,用职业能力表述教学目3.详细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在实施建议中,采用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阐明了《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内涵,以及它们在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参考学时】总学时:180 理论学时:114 实训学时: 66
【适用专业】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道路桥梁施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1.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道路桥梁施工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获取测量员从业资格的证书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测量员岗位为导向,贯彻中级测量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使用工程测量仪器的能力,掌握公路勘测及路桥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具备公路测量的基本能力和严谨细致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测量、工程检测等岗位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基础。
该课程以《应用数学》、《公路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路基路面施工》、《桥涵施工》等课程的前导课。
2.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