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培训宣贯(检查与改进)上报.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与实施规范》贯标培训班第二部分 第三讲:导则与实施规范释义
检查与改进部分; ;3;4;5;HSE监控体系;7;5.6.1 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40)
5.6.1.1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HSE检查内容和频次;5.6.1 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40)
5.6.1.2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HSE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业绩考核。;业绩考核的内容;5.6.1 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40)
5.6.1.3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合规性评价,并保存评价记录。 ;合规性评价中容易出现的问题;5.6.2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HSE监督检查和合规性评价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符合可由以下任一种情况所形成的:
a、文件规定不符合规范。
b、现状不符合规定。
c、效果不符合。
不符合的主要表现
a) 体系性不合格:体系文件与选定的体系标准或有关法规、合同所要求的不符合,即文件不符合标准。
b) 实施性不合格:未执行体系文件的规定,写到的未做到,即现状不符合文件。
c) 效果性不合格:做到的没有达到目标,即执行的缺乏有效性。
;术语和定义;应注意的问题;纠正和预防措施;5.6.3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0)
5.6.3.1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的要求落实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5.6.3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0)
5.6.3.2 发生事故后,基层单位应在1h内上报;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报告后,2h内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单位和(或)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向相关政府部门通报。
;事故、事件的范围;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6.3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0)
5.6.3.3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接受和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5.6.3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0)
5.6.3.4 生产经营单位应落实事故调查报告中的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并建立事故台帐。
;认真总结事故教训,主要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漏洞和隐患,要认真对照问题查找根源,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防范和整改措施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时效性,并不折不扣地落实,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将事故、事件情况作为输入资料,编写入合规性评价报告,在年度管理评审中进行总结回顾。
当发生“三违”、事件或过去发生的同类事故,以会议分析、通报、警告、处罚等方式,或播放事故警示片、张贴事故宣传画等形式进行。
;5.6.4 记录控制(10)
5.6.4.1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HSE记录控制制度进行管理。
5.6.4.2 HSE记录应便于查阅,并具有可追溯性。 ;档案管理;5.6.5 内部审核(40)
5.6.5.1 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审核组,每年至少1次对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并形成审核报告。 ;内部审核的主要内容;内审流程;审核人员确定;审核人员职责;确定审核范围和时间 ;审核前各部门(单位)应准备的资料;召开审核前会议;审核过程 (审核流程);审核报告;5.6.5 内部审核(40)
5.6.5.2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审核报告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41;5.7.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HSE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重点是HSE方针、目标、资源配置、内部审核结果等,并建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