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研究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是一个重要的电学实验,而教材对该实验的安排有些过于简单,我认为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理论分析:
1.实验原理:U=E-Ir
2.实验仪器:待测电源、滑线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
3.实验电路:根据实验原理,用滑线变阻器作外电路,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而电流表和电压接入电路时,有以下两种方式:
4.误差分析:考虑到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种测量电路,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分析如下:
图一电路的误差分析:
1)公式法:
若忽略仪表的影响,有:
解得:,
若考虑仪表的影响,有:
解得:,
比较以下两个结果可得:
2)图像分析法:
如图所示,在U—I坐标系中,由于伏特表的分流,实验线中的每一个坐标点都应向右平移,以修正误差,但短路电流值为准确值。所得虚线为经过修正的图线。从图线可以看出:
E‘E,r’r。
3)等效电源分析法:图一实验电路可以把伏特表与电源并联看作等效电源,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符合:
图二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1)公式分析法:
若忽略仪表的影响,有:
解得:,
若考虑电表的影响:
解得:
可得:
2)图像分析法:如图所示,在U—I坐标系中,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实验线中的每一个坐标点都应向上平移,以修正误差,但断路电压值为准确值。所得虚线为经过修正的图线。从图线可以看出:
E‘=E,r’r
3)等效电源分析法:图二中可以把电流与电源串联看成等效电源,则测量值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即: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用图一和图二两种电路进行测量时,图二的测量结果应该是电动势和内电阻都比图一测量值大。
二、实验测量
笔者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教学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量,并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按图一、图二的顺序进行测量,测量值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出现了不一致。以下是按两种电路对同一电源进行测量的数据及处理结果。
I U 0.28 1.5 0.7 1.4 1.19 1.3 1.65 1.2 2.2 1.1 2.7 1
I U 0.28 1.45 0.48 1.4 0.91 1.3 1.3 1.2 1.71 1.1 2.2 1
按理论分析,电路一的测量结果电动势和内电阻比真实值都偏小,即E’E;r’r,电路二的测量结果电动势为真实值,而内电阻偏大,即E‘=E;r’r 。这样,应该按图二测量时电动势和内电阻都比按图一测量时大,但实际测量时,按图二进行测量的结果,内电阻比按图一测量时偏大,而电动势却偏小,与理论分析出现了矛盾。这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换不同的电池进行实验,改用不同的电表进行测量,均得到以上的结果,说明这种测量结果是具有普遍性的。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实验原理上无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操作不仔细呢?更仔细地进行实验,测量仍是这种结果。这说明出现这种测量结果的原因只能从电池本身去寻找。是不是由于电池在短时间内放电时出现了电动势下降呢?为了验证这种想法,我按相反的顺序完成了实验,即先按图二进行测量,再按图一进行测量,其结果如下:
I U 0.25 1.4 0.5 1.35 0.88 1.3 1.18 1.25 1.45 1.2 1.7 1.15
I U 0.25 1.4 0.45 1.35 0.71 1.3 0.92 1.25 1.21 1.2 1.4 1.15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次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说明前面的猜想是正确的。笔者又换用不的电池进行了实验,发现测量结果均与上面的测量一致。这说明电池在放电时,电动势确实是下降了。那么先按图一电路进行测量,隔一段时间后,再按图电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呢?为此,笔者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先按图一电路进行测量,相隔半小时后,再按图二电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下:
I U 0.49 1.45 0.98 1.4 1.29 1.35 1.71 1.3 2 1.25 2.49 1.2
I U 0.32 1.45 0.59 1.4 0.79 1.35 0.99 1.3 1.2 1.25 1.4 1.2
这一次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很好。换不同的电池再做实验,实验结果仍很好的符合,说明电源电动势确实存在短时间内下降,然后再恢复的现象。进一步分析,由于实验时,电源的内电阻很小,放电电流比较大,虽然放电时间不长,但释放的电量比较大,所以引起了电动势的下降。电源经过长时间使用时,电动势也有所下降,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分析的正确性。
三、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