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桑树桑蓟马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发布:2025-03-16约5.7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NNASXXXX—2025

桑树桑蓟马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桑蓟马防治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桑蓟马的虫情监测与调查、防治措施、防

治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桑蓟马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027桑园用药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45/T86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moriNiwa

属昆虫纲(Insecta),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桑

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危害特征参见附录A。

4虫情监测与调查

监测时间

每年4~12月报测人员进行调查,每5d调查1次,6~10月危害高峰期间若温度30℃持续7d以上则

每1d调查1次。

监测内容与方法

4.2.1诱集量调查

选择有桑蓟马危害的桑园,将黄色粘虫板根据调査田块的大小均匀地悬挂于园间,每667㎡悬挂10

张~15张,悬挂间距10m×5m。根据植株长势调整黄板悬挂高度,保持其底端距离植株顶端叶片约10cm。

每调查1次,记录黄板上桑蓟马的数量。按米字设5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的黄板随机取3个位置调查2cm

×2cm的虫量,调查结束后更换新的粘虫板。

4.2.2虫口密度调查

随机选取各调查点附近3株桑树,共15株桑树,每株桑树选取一根枝条进行调查。将枝条上的虫口

数量记入桑蓟马虫口调查表(参见附录B),计算平均单叶的虫口密度,具体方法如下:

——发生初期(夏伐前),调查顶部展开枝叶往下第5~7叶位;

——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至10月上旬),调查枝条上、中、下部的位置各一片叶;

——发生末期(10月中旬后),调查枝条的顶部2~3叶位和第5~6叶位。

单叶面积内的桑蓟马虫口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ρ=·················································································(1)

1

T/NNASXXXX—2025

式中:

ρ——平均单叶面积内虫口密度,单位为头/叶;

——调查总虫口数量,单位为头;

——调查总叶片数量,单位为片。

4.2.3危害分级

桑蓟马发生危害分级指标见表1。

表1桑蓟马发生危害分级指标

统计单位0级1级2级3级4级

头/叶叶片无虫1~1011~5051~100>100

注:发生危害统计起点应为虫口密度达到能造成1级危害以上或已造成1级危害以上。

5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核心,化学防治遵循安全、低

残留、家蚕友好原则,降低虫口密度。

农业防治

5.2.1农艺防控

选用抗虫品种,桑苗培育按照DB45/T86的规定执行。

5.2.2桑园管理

桑园建设及水肥管理按照DB45/T86的规定执行。

5.2.3整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