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园林植物育种学.doc

发布:2017-09-07约6.8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园林植物育种学 名词解释 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选育原理和方法,从而改进植物的种性(生物学特性)及创造植物优良品种的应用科学。 品种:人类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符合人类需要的,遗传学上相对稳定和一致的,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某种栽培植物的特异性群体。 育种目标: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抗,优质) 种质资源:具备一定的遗传物质,能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表达的植物资源的总和。 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法。(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的工作) “拿来主义”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靠天吃饭” 芽变选种:是指对由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远缘杂交:通常是指植物分类单位上不同种、属及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杂种优势: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 诱变育种: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突变,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诱发突变育种,简称诱变育种。 辐射诱变育种:利用辐射诱导植物发生遗传突变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发生遗传变异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化学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利用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单倍体育种:经人工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变成纯系,然后再进行选育的育种途径。 体细胞杂交:两种异源体细胞,在诱导剂诱发下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称为体细胞杂交。 基因工程育种:从供体植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及遗传转化进入受体植物,实现对遗传性状有目的的改造,从而定向改变植物性状的技术。 简答题 1、 了解主要目标性状P11 (1)高产耐贮运(2)品质性状(3)抗逆性(稳产性状) (4)生育期适宜(5)适应机械化需要(6)切花温室栽培 种植资源的意义P20 是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 是开展育种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4)是宝贵的自然财富 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P32 (1)特点:种类繁多(物种繁多、变异丰富);分布集中;特点突出;独放异彩 (2)类别: A、本地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地区适应性) B、外地种质资源(反映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差) C、野生种质资源(就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 D、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丰富的突变基因,含许多新的重组基因)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及优缺点P35 就地保存(自然保存法) 优点:保存原有生活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费用低 缺点:研究育种不方便,易受自然灾害 迁地保存(异地保存) 优点:集中、安全、管理方便 缺点:费用高 (种子保存、种植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引种的意义P71 栽培起源与演化的基础,保护稀有或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之一(最经济的手段) 快速丰富本地植物种类 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产量或品质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资源(育种中间材料) 遗传研究材料(基因的性质) 引种驯化的理论P72 气候相似论(气候相似,引种成功性大):偏重遗传的稳定性,忽视遗传的可塑性 驯化理论(实生驯化法:引种对象为实生苗,易成功;逐步驯化法:逐步迁移,甲地→乙地→丙地→丁地):偏重遗传可塑性,忽略遗传稳定性 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原理 历史生态分析原理(历史生态越复杂,植物的适应性越广泛,引种越可能成功) 影响引种成功的关键因子P75 温度。主要包括年平均温度,积温,最高、最低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季节交替特点等。(春化作用:低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Eg:牡丹不过关(山海关以北地区无法引种成功) 温度与植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 (北种南引(高山向平原)比南种北引容易成功 (北→南,品质问题;南→北,存活问题) (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成功,一年生较多年生容易成功,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容易成 功,灌木比乔木容易成功 (在植物引种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 光照。主要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成分(光质) (长日、短日、日中性植物;阳生、阴生、中生植物;花色、叶色高山平原植物) 光照时间与植物引种:纬度相近的地区,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南种北引:日照时间变长,作物生育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种较早熟品 种或感光性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