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加阳建筑材料项目1-2.ppt

发布:2018-02-26约8.82千字共1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一次冻融循环是指材料吸水饱和后,先在-15 ℃ 的温度下(水在微小的毛细管中低于-15 ℃ 才能冻结)冻结后,然后再在20 ℃ 的水中融化。 冻融破坏的原因 材料有孔且孔隙含水; 水→冰,体积膨胀9%,结冰压力高达100MPa, 结冰压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材料开裂; 裂缝的增加也进一步增加了材料的饱水程度, 饱水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冻融破坏; 反复多次加剧破坏,最终材料崩溃; 严寒地区道路、桥梁、水坝、堤防、海上钻井平台、跨海大桥等均需考虑冻融破坏。 材料的抗冻性常用抗冻等级来表示。混凝土材料抗冻等级(FN )。其中N表示混凝土试件经受冻融循环试验后,强度及质量损失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值时,所对应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25 、F50 材料具有细小的开口孔隙,孔隙率大且处于饱和水状态下材料容易受冻破坏。 一般说来,密实的材料、具有闭口孔隙且强度较高的材料,有较强的抗冻能力。 2.2.3 材料的热工性质 (1)导热性 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从材料的一侧传递至材料另一侧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导热性大小可以用导热系数表示。 导热系数是评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导热系数愈小,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愈好。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1 .材料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2 .材料的表观密度(包括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的性质和大小等) 3 .环境的温湿度 2.热容量和比热容 材料在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容量。 2.3 材料的力学性质 什么是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就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抵抗破坏方面的性质。 内容: 材料的强度 弹性和塑性 脆性和韧性 硬度和耐磨性 1.2.1 材料的强度 1. 材料强度 材料强度是以材料试件在静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的极限应力值来表示的。 材料强度: 抗压、抗拉、抗剪、抗折(抗弯)强度。 强度——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1)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 单位:MPa ,1MPa=1N/mm2 (2)材料的抗弯强度(抗折强度) 中间作用一集中荷载 在三分点上作用两个集中荷载 (3)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 1)影响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组成及构造 2)试验条件 3)材料的含水状态及温度 特别注意: 材料的强度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的数值。为使试验结果准确,且具有可比性,国家对材料试验方法、步骤及设备有统一的规定,在测定材料强度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 强度等级 定义:为了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材料,常将建筑材料按其强度值,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即强度等级。 强度值与强度等级的区别: 强度值是表示材料力学性质的指标; 强度等级是根据强度值划分的级别。 3. 比强度 定义:比强度是指按单位体积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 工程意义:反映材料轻质高强的指标。值越大,材料越轻质高强。 材 料 表观密度(kg/m3) 强度f (MPa) 比强度(f/ρo) 低碳钢 7860 415 0.053 松 木 500 34.3 0.059 混凝土 2400 60 0.025 几种材料的强度比较 2.3.2弹性和塑性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掉后变形能完全恢复的性质,称为弹性。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若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单纯的弹性材料是没有的 2.3.3脆性和韧性 脆性——材料在外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发生破坏,并无明显的变形,这种性质称为脆性。 脆性材料:天然石材、烧结普通砖、陶瓷、普通混凝土、砂浆。 韧性——材料在冲击或动力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 韧性材料:低碳钢、低合金钢、木材、钢筋混凝土 2.3.4硬度和耐磨性 1. 硬度 硬度指材料表面的坚硬程度,是抵抗其他物体刻划、压人其表面的能力。 测定方法: 回弹法 刻划法 压入法 2. 耐磨性 磨损——材料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质量和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磨损。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磨损率——材料的耐磨性用磨损率表示。 磨损率 1. 定义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期间,受到各种内在的或外来因素的作用,能经久不变质、不破坏,能保持原有性能,不影响使用的性质。 2.4 材料的耐久性 2. 环境对材料的破坏 (1)物理作用 干湿交替、温度变化、冻融循环 (2)化学作用 材料受到酸、碱、盐等物质的水溶液或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 (3)生物作用 材料受到虫蛀或菌类的腐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