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番禺华南新城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案例分析.doc

发布:2018-01-02约2.17万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番禺华南新城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 案例分析 一、项目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1 项目背景分析 广东华南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计划在番禺投资兴建大规模的商品房——华南新城。项目选址于番禺南村镇的官堂村、员岗村、陈边村、新基村地段,总用地面积3023亩(20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户数23297户,规划居住人口81540人(按3.5人/户计),华南新城建成后,将成为广州地区最大的经济住房小区。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1999年9月,建设单位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中外十家规划设计单位,参加了华南新城新世纪城市示范小区总体规划设计的国际邀请设计方案征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入选,该规划设计方案紧扣“绿野·水乡”这一主题,提出:一.保护生态系统平衡:①保护规划建设区内原有山坡,严禁开挖取土;②将现状部分鱼塘改造成大面积的人工湖,人工湖与外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中段(沥滘水道)之间水网相连,水生生物声息相融,构成一个统一的水生生态系统;③利用人工湖、水渠、完善防洪排涝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二.特意留出一方水面,体现岭南园林特色,营造浓郁水乡风情,总体布局体现了巧于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规划结构清晰、环境整合布序,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条件。 1.2 关于该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规划 1.2.1 广州市关于该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广州市东南部“十.五”开发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番禺地区,大石、钟村、南村、新造发展悠闲居住区和旅游渡假,并作为机械加工和电子工业基地,因此,作为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符合广州市环境保护规划。 1.2.2 番禺区关于该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番禺市环境保护规划(1995—2010年)》,南村镇的功能布局是作为综合性工业城镇工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为主,因此,没有大的污染源。 1.3 建设区现状 华南新城拟征用番禺市南村镇官堂村、员岗村、陈边村、新基村的土地面积3023亩,合201.5614万平方米,建设区内的土地使用现状统计于表1,其土地现状用地见图2: 图2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1 现状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分类 用地面积(m2) 百分比(%) 1 水域 495471.3 24.58 2 菜地 402581.7 19.97 3 灌溉水田 791183.9 39.25 4 园地 2272.6 0.11 5 林地 225511.5 11.19 6 村镇居住用地 3555.8 0.18 7 弃置地 77231.5 3.83 8 现状路用地 8158.6 0.41 9 工业用地 9647.1 0.48 10 现状总用地(合计) 2015614 100 1.4 新世纪城市示范小区 作为新世纪城市示范小区,华南新城拥有其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1.保留了用地内的所有丘陵和水体,紧扣“绿野.水乡”的主题,集山、水、林园、城于一体,把大自然与建筑群紧密融合在一起; ①丰富、完善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 ②体现岭南园林特色,营造浓郁水乡风情; 2.具有一定的人文优势,当地仍保留有不少民间“色艺”,如“沙湾飘色”、“市桥水色”、“赛龙夺锦”等; 3.规划构思源于环境,力求形成湖光山色、山川秀丽钟灵长堤绿柳、湖水环绕、绿树掩映,湖中城、城中湖的景象; 4.构筑了符合居住行为特征的动静态交通组织; 5.将小区绿化融入城市环境背景里,使绿化体系充分体现出居住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6.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对多层次绿化空间的营造,以及逐层递近的建筑布局,体现出一个高品位的整体设计; 7.建设令居民有归属感的配套设施,其中包括中心生态公园,物业管理及商业中心,文教体育中心以及医疗保健配套设施等。 1.5工程分析 1.5.1项目建设规划 (1)分区规划与建设时序 华南新城自西向东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西区、中区、东区,与之相对应建设发展也分为三期,第一期建设是华南新城打基础的时期,并先开通滨江路,第一期建设完成后,本区已初具规模,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主干道及滨江路东进,建成区东移,滚动式发展,开发第二期建设用地,随后开发第三期建设用地(见图1)。 (2)土地利用规划 项目总用地面积201.56万平方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