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丁忠俊 第一章 数据库概论.ppt

发布:2017-05-19约1.44万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原理 第一章 数据库概论 本课程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的组织、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大量的数据? 引出: DB的概念 方法 理论 技术 本章的重点: DB的体系结构 DBS结构 第一节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 经历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 60年代中期) 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 一 人工管理阶段 二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缺点: (1) 数据冗余大。 (2)数据操作具有不一致性。 (3) 数据缺乏独立性。 (4)数据之间联系弱。 (5)数据管理无法实施统一的标准。 三 数据库管理阶段 第二节 数据描述 一 三个领域的数据描述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要经历三个领域: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 二 数据联系的描述 1、1对1联系 2、1对多的联系 3、多对多的联系 注: 第三节 数据模型 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 数据库结构是以数据模型为基础构建的。 2. 模型的特点 (1)概念模型特点: ● 表达了系统用户对应用项目所涉及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 概念模型是从用户需求的观点出发,对数据的建模; ● 概念模型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 概念模型是DB设计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工具。 (2)逻辑模型特点: ● 逻辑模型表达了DB整体逻辑结构; ● 逻辑模型是从数据库实现的观点出发,对数据的建模; ● 逻辑模型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依赖于软件; ● 逻辑模型是DB设计人员与应用程序员进行交流的工具。 逻辑模型主要有三种:网状、层次、关系。 (3)外部模型特点: ● 外部模型是逻辑模型的逻辑子集; ● 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依赖于软件; ● 表达单个用户使用数据库的观点。 划分外部模型的优点: ● 简化了用户的观点; ● 有助于DB的安全和保护; ● 外部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支持。 (4)内部模型特点: ● 内部模型(物理模型)是DB最低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存储设备。存取方法的细节; ● 内部模型依赖于软件和硬件; 注意: ● 对于层次和网状DB,需要精心设计内部模型。对于关系DB不必考虑内部模型的设计细节,由DBMS自动完成。 ● 物理DB是DB唯一的物理实体。 二、E-R模型 例: 例:某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涉及的部分信息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班级。 寝室:寝室号,房间电话。 管理员:员工号,姓名,联系电话。 其中:每个寝室可同时住宿多名学生,每名学生只分配一个寝室;每个寝室指定其中一名学生担当寝室长;每个管理员同时管理多个寝室,但每个寝室只有一名管理员。 建立一个反映上述局部应用的E-R模型。 解: E-R模型如下: 实体间联系的特殊情况: 三、结构模型 例: 2、网状模型 3、关系模型 例: 4、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model) 根据上面的E-R图,设计如下面向对象模型: 5. E-R模型与结构模型的转换关系 第四节 DB的体系结构 二、数据两级独立性 三、用户界面 第五节 数据库系统(DBS) 一、DBS的构成 (2)专业用户:使用专用的DB查询语言操作数据。 专业用户与DBMS的界面是数据库查询工具。 (3)应用程序员:使用DML编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语言:C,C++,JAVA等。或者软件开发工具:Delphi、PowerBuilder(PB)、VisualBasic(VB)或VC、·NET等。 应用程序员与DBMS的界面是应用程序。 (4)终端用户:使用程序人员。 终端用户与DBMS的界面是应用程序运行后的I/O界面。 二、DBMS 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