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应急预案样本.docx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危险废物事故的危害,规范危险废物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3.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科学救援、保护环境的原则,确保在危险废物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危险废物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下达应急处置指令,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救援小组
-抢险救援组:由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员工组成,负责对危险废物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援,控制事故扩大,抢救受伤人员。
-医疗救护组:由单位内部医务人员和外部医疗机构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治疗。
-环境监测组:由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扩散情况,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后勤保障组:由行政管理人员和物资采购人员组成,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供应和调配,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治安保卫组:由保安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信息联络组:由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收集、整理和传递事故信息,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和外部救援力量保持联系,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处置进展。
三、危险废物识别与评估
1.危险废物种类及特性
对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特性和分布情况。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具体危险废物名称],其具有[危险特性,如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
2.危险废物事故风险分析
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等,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加强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贮存设施符合环保要求,具备防渗漏、防雨淋、防流失等功能。
-定期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废物危害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预警机制
-建立危险废物事故预警系统,对危险废物贮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制定预警级别和发布程序,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五、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危险废物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
-一般(Ⅳ级)响应:事故危害程度较小,影响范围局限在本单位内部,能够由本单位自行处置的。
-较重(Ⅲ级)响应:事故危害程度较大,影响范围超出本单位,需要外部支援才能处置的。
-严重(Ⅱ级)响应:事故危害程度严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需要启动市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的。
-特别严重(Ⅰ级)响应:事故危害程度极其严重,对区域环境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需要启动省级以上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的。
2.响应程序
-当接到危险废物事故报告后,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各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抢险救援组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确定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制定抢险救援方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行动,控制事故扩大。
-医疗救护组在事故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治疗。
-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