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范本与表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实现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深化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公司的人才;规划公司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使员工发展与组织与公司发展保持一致。依据公司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相关释义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指个人发展和企业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自我规划管理,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规划管理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是公司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1.3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1.4 基本原则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员工设立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长期性原则: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贯穿员工的职业生涯始终。
动态原则: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员工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1.5 工作责任划分
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到员工本人、主管人员和行政部,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应由三者共同努力完成,其相应责任如下:
(一)员工本人的责任
进行自我评估。
设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通常包括理想的职位、工作安排和技能获取等目标。
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具体执行行动计划。
(二)主管人员的责任
充当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顾问,为其职业目标的设定和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其制定现实可行的规划目标。
对员工的绩效和能力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员工本人,帮助其制定进一步的行动计划。
(三)行政部责任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公司内部建立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对员工和主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技能。
向员工准确传达公司不同职业历程的相互关系,帮助员工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及时向员工传达公司的职位空缺信息。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管理
2.1 管理制度
员工的直接上级即主管人员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辅导人,如果员工转换部门或工作岗位,则新的主管领导为辅导人。
行政部应同员工的主管人员一起为员工建立职业发展档案,其中包括《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表》(见附录1)、《员工能力开发需求表》(见附录2)和历年的考核评价表。职业发展档案一式两份,员工本人一份,其主管人员一份。
行政部及主管人员应指导员工填写《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表》,包括员工知识、技能、资质、职业兴趣、职业发展目标等内容,以备以后对照检查,不断完善,一般每年填写一次,新员工入公司后一个月内填写。
行政部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及科目时,应从员工需求角度出发,参考员工《能力开发需求表》确定相关培训内容,具体按员工手册中《培训管理制度》执行。
行政部每年应同员工职业发展辅导人一起对员工职业发展档案检查评估一次,了解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有没有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晋升机会、员工个人一年中考核情况及晋升情况,并提出员工下阶段发展建议,指导员工对职业发展规划做出修正。
员工职业发展辅导人每年必须在本年度工作结束、考核结果确定后,与被辅导员工就个人工作表现与未来发展谈话,肯定其成绩和进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目标与方向。
实行新员工与主管人员谈话制度。新员工入公司后三个月内,由员工所在部门直接上级负责与其谈话并填写有关表格,主题是帮助新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如职业兴趣、资质、技能、个人背景分析考虑个人发展方向,大致明确职业发展意向。
行政部应跟踪督促新员工谈话制度的执行,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第三章 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1 基本规定
行政部和员工职业辅导人应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按以下四个步骤操作:
自我评价→现实审查→目标设定→行动规划
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公司有义务使员工认识到:
职业讨论并未暗含承诺或担保。
员工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公司的需要和机会,以及员工自己业务技能水平。
3.2 具体操作程序
进行自我评价
目的:帮助员工确定兴趣、价值观、资质以及行为取向,指导员工思考当前他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一个位置,制定出未来的发展计划,评估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获得的资源是否匹配。
公司推行自我评价主要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心理测验:帮助员工确定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兴趣。
自我评估练习:帮助员工确认自己喜欢在哪一种类型的环境下从事工作。(模板见附录3)
员工与公司的责任:
员工的责任:根据自己当前的技能或兴趣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