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永不褪色的记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永不褪色的记忆
——“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阳光耀眼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精彩。因为我们这支名叫“函来数往”的三下乡志愿者队去到重庆江津石门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
我发现不管是一件东西还是一个地方,当你真正爱上它的时候,那一定是已经失去或者已经离开它的时候,剩下的只是深深的留恋和那美好的回忆。离开石门已经很长时间了,心里面却不由自主的一直想着那个地方,似乎被定格,又似乎就那样被封存。从启程前往直到动身离开,就像一切发生在昨天,都那么深刻、那么清晰……去见一个人,去听一个故事,去获得一个感动。8月2日是我们出发的日子,……只有陆陆续续找到位置坐好的小朋友,他们都睁着自己的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微笑的望着我们。我问了几个孩子,有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五年级的大孩子,他们有点羞涩,有的外向。我们的到来给校园带来了一点生机,或许是孩子们对城里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个劲的询问我们城里的生活,仿佛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从开始的拘谨,不知所措,到慢慢融入学生当中,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喜爱,期间的过程艰辛曲折,也让我感触颇多。第一堂课,是由志愿者周明星给小朋友们上数学课。首先,志愿者给小朋友们讲了小高斯的故事,举了一个巧妙的数学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积极地讨论。第二堂课,是由志愿者吕袈豪给小朋友们上语文课。通过“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引导同学们深思,得到了三个道理:1.要坚持不懈 2.要注意安全 3.要乐于助人。第三堂课,是由志愿者黄麟涵给小朋友们上折纸课,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相互学习、讨论,增加了大家的积极性。其实无论我们干什么,我们都需要用真心交流。小小的屋檐下绽放出了这片灿烂的光芒,那些孩子们的纯洁简单的笑,眼睛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更是烤炙着我的心。
一次深思·满满的期望
8月22日这一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家长们宣讲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吃饱穿暖是基本要求,精神方面的关心也不可缺少。我们志愿者能为留守儿童做的事是每年“三下乡”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他们知识。其实时间很局限,跟家长对比效果显得很小。希望家长能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配合学校的加强管理,倾注关爱,以及政府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支持,让更多的孩子能更好地学习。同时强调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不要片面的否定孩子。多给留守儿童表现的机会,多给掌声和喝彩,多留欢笑和愉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即使我是来自农村,但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是第一次,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过走访一些乡村和一些来自基层老百姓的直接的社会调查活动,我们感触良多,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几天的实践时间,一转眼就过了。在实践活动期间,有苦有喜,有累有笑。就如我们的队员所说的:累过笑过才会有收获,因为痛才会清晰,累并快乐着。我想,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纵观这一路走来,活跃在其中的一个词就是感动。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将会是我不可磨灭的记忆。教学办公室里有我们热烈的探讨,教室里有我们爽朗的笑声,操场上有我们甜蜜的歌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珍贵的财富。经历过才真正懂得,正如陆游的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三下乡,无悔青春。
刘姝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