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快乐学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凤霞
内容摘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氛围、引导探索,学生则乐在其中;注重实践、激励评价,学生则乐在其后。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实施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图形、统计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敢于成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知情和谐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 、巧妙导入,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兴趣索然,那么课堂内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触景生情。创设教学情景,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作游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如,在教“能被 2 、 5 、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采用了以下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老师就对学生说:“以前是老师考学生,现在由同学们来考老师,好吗?。”同学们听了都很高兴。老师满怀自信地说:“不论同学们说出的是几位数,我都可以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判断它能否被 2 、 5 、 3 整除。”同学们听了,有点不大相信,但他们很想试试。于是争着举手举出数来考老师,并且举出的数一个比一个大。老师很快就作出回答。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了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样子,老师知道他们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趁机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很快就会解开这个谜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收效也自然大了。
2 、创设氛围,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想法等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欣赏、赞扬、等内容的交流,实质都牵涉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3、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有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果教师空泛的讲,学生不但积极性不高,而且也不能真正明白。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