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doc

发布:2024-12-29约1.27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摘要】

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关键词】

博物馆;馆校结合;教育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21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一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而我国2021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其第一章第二条对博物馆的概念所做的界定为:“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虽然在这里教育功能没有被放在首位,但也说明了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以及“终身学校”,很多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此外博物馆内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拥有庞大系统的志愿者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讲解。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多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达国家,大多强调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于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由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如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景观法》规定“博物馆有义务为学校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片、标本和模型等教学参考材料,传播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博物馆法》就规定了博物馆归属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美国早已成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针对中小学生教育,仅据2021年的统计,美国博物馆总计为6617家,其中有88%的博物馆提供“k一12”(即“从幼儿到少年”)教育计划。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宗旨,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博物馆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大程度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的重要手段。馆校结合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本身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看,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始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和他的父亲托勒密一世索塔尔修造,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校,很多年轻人在此学习,“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聘任学者的工资初由埃及国王继由罗马皇帝支付,博物馆的建筑在公元270年被人摧毁了,不过该机构的教育兼研究功能似乎一直持续到5世纪”。而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张謇1950年创办,当时的办苑宗旨就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近现代的博物馆的发展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之后,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成为民众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才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所以,重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重视馆校结合在实践中的运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博物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学校属于正规教育场所,按照国家课程大纲直接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素质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内完成有计划的重复性的学习,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难以做到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学校教育多强调传统,强调传统知识的系统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比较注重观念,这个观念必须是被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观念还可以继续被创新。”对于博物馆而言,它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内容和形式都多样的展品和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