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要点(经典).ppt

发布:2017-05-04约4.54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螺紋倒角(C0.3) B:有效牙深 C:絲攻的無效牙長度 D:絲攻底部與鑽孔最深處的距離 E:非有效牙深長度 絲攻 0.8~1.0 0.65 0.5 M3 0.75~0.95 0.6 0.45 M2.5 0.7~0.9 0.15~0.35 0.55 0.4 M2 E尺寸(C+D) D尺寸 螺距 C尺寸 六.幾個參數(Mg經驗值) 2.鑽孔後,再用銑刀加工,最後才攻牙 絲攻直徑 0.15~0.35 0.15~0.35 七.几个制品设计的参考值(Mg) 1.Boss上的顶针设计 2.制品形状之Pincut 七.几个制品设计的参考值(Mg) 3.表面研模量(mm) 4.不均一的肉厚 正面0.02~0.04 侧面0.02~0.04 T(max) 1.5t ~ ~ 七.几个制品设计的参考值(Mg) 5.最小肉厚(Rib) 脱模角 H(mm) t(mm) 1~4 0.4T 4~10 0.5T 10~20 0.7T 20~25 0.8T R=0.5t 七.几个制品设计的参考值(Mg) 6.机加工刀具的最小Size 最小T型刀 最小的Tap 最小的End Milling * 往事如风 往事如风 课程:设计运用 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要点 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要点 1.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2.避免尖角。 3.注意拔模角度。 4.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 5.太厚太薄皆不宜。 6.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7.考虑后加工的难易度。 8.尽量减少产品内空洞。 9.避免有半岛式的局部太弱的形状。 10.太长的成形孔,或太长的成形柱皆不宜。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Rib 建议 部位 原因 Boss 肉厚 脱模角不足易造成粘模; 太细时成形不良; 太厚时外观易缩陷. 脱模角不足,易粘模, 太粗时,外观易缩陷。 太薄时,增加铸造及后工程的加工难度。 上盖 下盖 A4 0.8 0.9 A4 0.9~1.1 1.0~1.2 A4 1.0~1.2 1.1~1.3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通孔 建议 部位 原因 滑块成形 顶针 不要连续集中的通孔,制品散热应考虑流动性及模具强度.参考附图(一)。 滑块易进毛边,且影响设置Gate与Overflow的空间。参考附图(二)。 1.Boss上的顶针会影响组装; 2.顶针迹高度可能影响干涉. 1.以公模铺肉方式,再以机加 铣平。 2.后工程冲压成形。 制品设计上能避免尽量避免或以机加对应。 顶针迹以凸0,凹0.15为基准。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流痕,充填不良 裂纹 汤痕 Short shot 裂纹 附圖(一)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成形后形状 冲模 附图(一) 加工后形状 孔部分先预设缺口 铣刀 以冲剪加工来通孔 以切削加工来通孔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溢流井 汤口 附图(二) 溢流井 阴影区域未充填 汤口 L L L 滑块 滑块 滑块 阴影区域未充填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小pin 建议 部位 原因 外圆角 小Pin易折断。 尽可能不要设置太细太长的成形Pin,若有,则有补强肋比较好。参考附图(三) 内圆角 1.外圆角不足易踫伤. 2.模具易龟裂. 参考附图(四) 至少R0.3以上 内圆角不足易发生制品龟裂,及应力集中。 参考附图(四)。 至少0.3以上, 以R0.5~R1最佳。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附图(三) 三角肋 拔模角 R R R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附图(四) 拔模角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尖角 建议 部位 原因 拔模角 成形孔(盲孔) 因为易发生充填不良,组织不致密,一踫就崩缺。参考附图(五)。 特别是外尖角,宜应避免。 拔模角不足易生粘模及拉模,造成外观凹陷。 参考拔模角规范原则:能大尽量大。 太深的盲孔易产生模具PIN折断及脱模不良。 避免不规则形状太深的盲孔,若无可避免时,则拔模角能大尽量大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附圖(五) 外尖角 內尖角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拔模角规范原则 (镁合金) (锌合金) (铝合金) L D (铜合金)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Gate 建议 部位 原因 Overflow 刻字 产品应提供足够进浇的空间.参考附图(六) 能设置Gate的地方,有多少算多少,能多尽量多。 产品应提供足够的Overflow空间,特别注意滑块的配置。 能设置Overflow的地方,有多少算多少,能多尽量多。 以凸字为主,不可太细,参考附图(七) 凸0.2线宽0.3~0.5mm。 一.关于镁合金压铸件成品设计建议 附图(六) 汤口 (制品表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