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桃奴散_圣惠卷八十三_减法方剂树.doc

发布:2024-10-24约4.3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

桃奴散_圣惠卷八十三_减法方剂树TOC\o1-3\h\z\u

桃奴散_圣惠卷八十三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3

1.1. 组成:桃奴5枚,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麝香1钱,桔梗(去芦头)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川升麻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鬼臼(去毛)半两。 3

1.2. 功效:小儿中恶,心腹坚紧疼痛,颜色青黑,大便不通。 3

1.3.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3

2. 黄龙散 3

2.1. 减:桃奴、杏仁、麝香、桔梗、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3

2.2. 组成:柴胡5钱,赤芍药3钱,黄芩(炒)2钱,甘草(炙)2钱。 3

2.3. 功效:小儿发热不退,或往来寒热。 3

2.4.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二引钱氏方 3

3. 鬼臼丸 3

3.1. 减:桃奴、甘草、杏仁、桔梗、赤芍药、黄芩、川大黄 3

3.2. 组成:鬼臼半两(去须),川升麻3分,麝香1钱,柴胡1两(去苗)。 3

3.3. 功效:一切劳疾,飞尸,鬼疰等。 3

3.4. 来源:《圣惠》卷五十五 3

4. 甘桔柴苓汤 3

4.1. 减:桃奴、杏仁、麝香、赤芍药、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3

4.2. 组成:甘草1钱(生),桔梗2钱,柴胡1钱,黄芩1钱。 3

4.3. 功效:咽痛。 4

4.4. 来源:《四圣悬枢》卷三 4

5. 芍药汤 4

5.1. 减:桃奴、甘草、麝香、黄芩、柴胡、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4

5.2. 组成:赤芍药6两,桔梗5两,杏仁5两。 4

5.3. 功效:寒气猝客于五脏六腑中则发心痛。 4

5.4. 来源: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4

6. 黄芩汤 4

6.1. 减:桃奴、杏仁、麝香、桔梗、柴胡、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4

6.2. 组成: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 4

6.3. 功效:阳明病发热脉浮,口干鼻燥,衄血,及挟热下痢,寒热胁痛,疹疮不出。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阳明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引钱氏方,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挟热作疹疮不出,烦躁不得眠。 4

6.4. 来源:《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4

7. 甘桔汤 4

7.1. 减:桃奴、麝香、赤芍药、黄芩、柴胡、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4

7.2. 组成:桔梗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2两,甘草(炙)1两。 4

7.3. 功效:胸中结气,咽喉不利。 4

7.4.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5

8. 赤芍药汤 5

8.1. 减:桃奴、甘草、麝香、黄芩、柴胡、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5

8.2. 组成:赤芍药(锉,炒)2两,桔梗(炒)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5

8.3. 功效:中恶心痛。 5

8.4.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5

原方

组成:桃奴5枚,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麝香1钱,桔梗(去芦头)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川升麻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鬼臼(去毛)半两。

功效:小儿中恶,心腹坚紧疼痛,颜色青黑,大便不通。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黄龙散

减:桃奴、杏仁、麝香、桔梗、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组成:柴胡5钱,赤芍药3钱,黄芩(炒)2钱,甘草(炙)2钱。

功效:小儿发热不退,或往来寒热。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二引钱氏方

鬼臼丸

减:桃奴、甘草、杏仁、桔梗、赤芍药、黄芩、川大黄

组成:鬼臼半两(去须),川升麻3分,麝香1钱,柴胡1两(去苗)。

功效:一切劳疾,飞尸,鬼疰等。

来源:《圣惠》卷五十五

甘桔柴苓汤

减:桃奴、杏仁、麝香、赤芍药、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组成:甘草1钱(生),桔梗2钱,柴胡1钱,黄芩1钱。

功效:咽痛。

来源:《四圣悬枢》卷三

芍药汤

减:桃奴、甘草、麝香、黄芩、柴胡、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组成:赤芍药6两,桔梗5两,杏仁5两。

功效:寒气猝客于五脏六腑中则发心痛。

来源: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黄芩汤

减:桃奴、杏仁、麝香、桔梗、柴胡、川升麻、川大黄、鬼臼

组成: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

功效:阳明病发热脉浮,口干鼻燥,衄血,及挟热下痢,寒热胁痛,疹疮不出。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阳明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引钱氏方,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挟热作疹疮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