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复习课件:第三篇11呵护未成年人 凝聚民族希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尾页 首页 热点命题解读 目录 热点新题预测 第三篇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1 呵护未成年人 凝聚民族希望 热点命题解读 命题视角一 保障生命健康 热点聚焦 考点链接 材料一:教育部为孩子写防溺水童谣① 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为此,教育部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希望能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能在喜欢玩耍的孩子们心间和脑海流淌。 ①社会保护 ②生命健康权 ③承担责任 热点聚焦 考点链接 材料二:避免车内悲剧,别让遗忘成遗憾 近来,儿童被遗忘在汽车内导致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引发社会关注。家长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很容易发生意外。专家指出,如果是夏天,由于气温高、缺氧,汽车发动产生的一氧化碳,会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孩子窒息死亡②。因此,专家呼吁,一定要注意确保儿童生命安全。 相关链接:2015年立夏以来,据媒体所报道的儿童被困车内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6例,其中死亡3例,获救13例。 ①社会保护 ②生命健康权 ③承担责任 材料一相关设问 1. 教育部为孩子写防溺水童谣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符合哪部法律的要求? 社会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 导致一些未成年人不幸溺水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原因:一些危险水域缺乏安全警示标记;对未成年人暑期生活缺乏必要的安排和引导;等等。 (2)家庭原因:监护人没有积极承担家庭保护职责,对孩子教育和监管不力,相关措施不到位,未能培养孩子防范和自救能力;等等。 (3)自身原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责任感,不能自觉承担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对防溺水和溺水自救的基本常识不了解,难以正确应对险情;等等。 3. 为了预防溺水和成功实施溺水自救,我们应该怎么做? (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对险情保持高度的警惕,有紧急避险的意识。 (2)冷静判断、镇静应对,这是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 (3)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这是科学避险的关键。 材料二相关设问 4. 儿童被困车内,反映了什么保护的缺失?这一保护对家长还有什么要求? (1)家庭保护。 (2)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儿童被遗忘在车内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这一权利在公民权利中处于什么地位? (1)生命健康权。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 6. 针对儿童被困车内安全事故的发生,请你对此提出几条自救自护的方法 (1)打开双闪灯。不管什么车型,在熄火锁车的状态下,双闪灯都是可以打开的。 (2)尝试一下在主驾驶位置按喇叭,大部分车喇叭位置在方向盘上,但熄火状态,不是所有车喇叭都能按响。 (3)尝试直接解锁,车内解锁健就在车门或者中控位置,在反锁状态,如何触发警报或脱困,父母应对孩子提前进行教育。 (4)拍打窗户,吸引路人的注意力。 (5)事先准备一张白纸,用粗的字体在上面注明“我需要帮助”的字样,并写明家长的电话,教给孩子若被困车中后,展示给路人看。 (6)紧急砸窗。车主可以在车内放置一把安全锤,以防万一。父母平时应教给孩子如何使用。 命题视角二 防止不法侵害 热点聚焦 考点链接 材料: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线 2015年9月19日,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制发了《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通知》确立了打拐解救儿童查找生父母相关机制,规定儿童失踪后,公安机关要立即出警处置并立案侦查,迅速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免费采集失踪儿童父母血样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为推动打拐解救儿童回归家庭健康成长、维护打拐解救儿童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关链接: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收受被拐卖儿童一律被追刑责。 ①依法治国 ②社会保护 ③自我保护 材料相关设问 1. 为什么要严厉打击拐卖和收买拐卖儿童的行为? (1)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①社会稳定需要公平,社会发展需要公平;②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③严厉打击拐卖和收买拐卖儿童是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 国家为什么要上线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 (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不成熟、不能独立等特性,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