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部运动功能评估与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舌运动的重要性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协助咀嚼和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舌是口部结构中最灵活的器官,舌能向口腔的任意方向移动,并且能最大可能地改变形状和大小,以较快的速度向四周转动。这是言语的产生的必要条件。 舌的基本结构 从形态上,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二者以在舌背以向前开放的“V”字形的界沟为界。 舌体占舌的前2/3,其前端为舌尖。 舌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下面。 上、下面相移行的两侧缘为舌侧缘。 舌的基本结构 舌盲孔:界沟的尖端有一小凹成为。 舌根占舌的后1/3,以舌肌固定于舌骨和下颌骨等处。 舌扁桃体 舌乳头(4种) 舌部肌肉 舌肌为骨骼肌,分为: 舌内肌:起止点均在舌内,收缩时改变舌的形态和大小。 舌外肌:起于舌周围各骨,止于舌内,舌外肌群则移动舌部,改变舌部与声道或颅骨的相对位置。 舌内肌功能 舌上纵肌:向上抬起舌尖 舌下纵肌:向下拉舌尖 舌直肌:收缩舌体两侧,将舌体拉长 舌横肌:变薄舌体 舌外肌群 舌外肌共有五组: 颏舌肌 舌骨舌肌 茎突舌肌 腭舌肌 颏舌骨肌 舌运动功能区域划分 舌由16个功能区组成,每个功能区都可独立运动。 舌分为舌尖、舌叶、舌体、舌根、舌侧缘五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别细分。 舌根 舌根中部 14,15区 舌根后侧缘 13,16区 舌侧缘 舌左侧缘 3,9,13区 舌右侧缘 8,12,16区 分区命名 位置 舌尖 1,2区 舌叶 舌叶侧部 4,7区 舌叶中部 5,6区 舌体 10,11区 舌的运动模式总结 舌的运动模式可总结为8种,前5种为基本运动模式。 马蹄形上抬模式:舌两侧缘和舌尖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上抬。 舌后(根)部上抬模式:舌后部作为一整体上抬。 舌两侧缘上抬模式:舌两侧缘能同时上抬。 舌尖上抬和下降模式:舌尖能上抬和下降。 舌叶上抬模式:舌叶能上抬。 舌叶两侧上抬模式:舌叶两侧能同时上抬。 舌中央:在成熟言语中,舌中间从来不与上腭接触发音。 舌根中部上抬与下降模式:舌根中部能上抬和下降。 马蹄形上抬 舌后部上抬 舌两侧缘上抬 舌尖上抬与下降 舌叶上抬 舌运动障碍 舌向前运动障碍 舌向后运动障碍 舌前后转换运动障碍 马蹄形上抬运动障碍 舌根(后部)上抬运动障碍 舌侧缘上抬运动障碍 舌尖上抬与下降运动障碍 舌叶上抬运动障碍 1、舌向前运动障碍 指舌尖不能向前伸出口外或伸出时较费劲,需要下颌、唇和头的辅助,前伸运动不充分,舌尖向下低垂或颤抖,发音时舌后缩等症状。 主要与舌远端发育不良或舌精细运动分化不足、肌张力异常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舌系带短有关。 在构音方面会导致舌的前元音及舌前位音构音不准。 2、舌向后运动障碍 指舌在口腔内不能向咽部方向运动或向后运动受限,造成发后元音时舌位靠前;或者舌向后运动过度,下陷到喉咽,造成发音时为喉位聚焦。严重者会由于舌瘫软无力不能将舌缩进口内,无法构音。 主要由于舌肌张力异常或控制舌向后运动的舌外肌群运动异常所致。 在构音方面会导致舌的后元音及舌后位音构音不准。 3、舌前后转换运动障碍 指舌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转换不灵活或不充分,运动不规则、节律性差,运动速度缓慢。或者只能做单向运动,不能将前后运动联系起来。 主要与舌肌力和舌的控制能力有关。 在构音方面会导致复韵母构音不准,音位轮替时言语清晰度下降。 4、马蹄形上抬运动障碍 指刺激舌前1/3时,舌两侧缘及舌尖不能上抬整体上抬、舌中央保持下降的运动模式没有形成; 这主要是由于口部运动发育迟缓造成的,临床上表现为舌尖挛缩或无力上抬,舌中央部分突出,不能下降,不能形成舌碗反射。 构音时/d/、/t/、/n/音构音不清。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与治疗1.口部运动治疗基础知识 言语产生的三大系统 言语发育过程 学习要点 概念、目的及领域 下颌解剖、运动及障碍类型 唇解剖、运动及障碍类型 舌解剖、运动及障碍类型 口部运动治疗是指利用触觉和本体感觉刺激技术,遵循运动技能发育原理,促进口部 (下颌、唇、舌)的感知觉正常化,抑制口部异常运动模式,并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的治疗过程。 口部运动治疗的概念 口部运动治疗应用领域 构音语音障碍 吞咽障碍 进食发育障碍 口面肌肉功能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 感觉运动统合障碍 提高口部结构感知觉的能力 促进口部触觉敏感性的正常化 抑制异常的的口部运动模式 促进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 促进口部运动功能的分化 形成满意的言语声 口部运动治疗的作用 下颌解剖、运动及障碍类型 下颌运动的重要性 从口部运动治疗的观点来看,下颌是口部结构中最基本的活动部分。它是容纳嘴唇和舌的“房间”,双唇和舌等软组织功能的实现就是依赖于它的骨性结构。 下颌是口部结构中功能发育最早的部分,它的大运动带动整个口部结构开始运动,它的发育水平决定着唇和舌运动的成熟水平。 如果下颌不会运动,唇和舌也可能不会运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