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mpany Logo 疗效评价 ①.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患者肿瘤体积的大小和瘤体摄取131I-MIBG率及有效半衰期等因素; ②.对瘤体小的软组织转移灶,如果每克肿瘤组织治疗累积剂量达到1000cGy以上,可达到肿瘤缩小甚至消失的疗效; ③.对瘤体较大的软组织转移病灶疗效较差,仅能达到控制血压、降低血尿儿茶酚胺的效果; ④.对于骨转移的病灶仅起抑制及止痛的作用。 第五节 131I MIBG治疗肾上腺素能肿瘤 Company Logo 1、原理 将放射性核素敷贴器作为外照射源紧贴于病变组织表面,通过β射线的电离生物效应,导致病变局部和细胞出现形态和功能变化,这些变化使细胞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而死亡,发挥治疗效果。同时β射线穿透能力弱,组织内射程3~4mm,故绝大多数能量都在皮肤的深层被吸收,不会损害邻近深部组织。病变组织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比正常组织高,邻近的正常组织所收到的损害相对较小。 第六节 β射线敷贴治疗 Company Logo 2 、适应症和禁忌症 ⑴.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瘢痕疙瘩; ⑵. 病变局限的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癣、神经性皮炎; ⑶.角膜和结膜非特异性炎症、角膜溃疡、翼状胬肉、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等; ⑷.浅表鸡眼、寻常疣、尖锐湿疣等; ⑸.口腔粘膜白斑和外阴白斑。 禁忌症 ⑴.日光性皮炎、复合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⑵. 泛发性神经皮炎、泛发性湿疹、泛发性牛皮癣。 第六节 β射线敷贴治疗 Company Logo 3、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⑴.皮肤病的敷贴治疗 ⑵. 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癣、神经性皮炎 前额部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患儿 经90Sr敷贴治疗1个疗程后的效果 第六节 β射线敷贴治疗 * 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并进入到“精确放疗”的时代。 Company Logo 放射性粒子的剂量率: 放射性粒子的剂量率与活度有关,随活度下降,剂量率呈指数下降。 总剂量 = 初始活度 × 1.44 × 半衰期。 不同的粒子,处方剂量可用剂量率描述: 125I 160 Gy 为7.72 cGy/hr, 125I 144 Gy为7.00 cGy/hr, 103Pd 115Gy 为19.70 cGy/hr。 第四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Company Logo 放射性粒子的剂量分布 放射性粒子植入后的剂量分布,取决于: ⑴ 选择的放射性核素种类; ⑵ 粒子的活度; ⑶ 粒子数; ⑷ 粒子植入的位置。 粒子植入发生位置误差的原因 : ⑴ 间隔不准确; ⑵ 导针偏斜; ⑶ 允许粒子移动的误差为0.5 cm。 第四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Company Logo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基本原则 放射性粒子植入应按照巴黎系统原则,放射源应呈直线排列,相互平行; 各放射源(粒子)之间应等距离(15~20 mm)。放射源应与过中心点的平面垂直。 所有放射源的线比释动能率必须相等。 放射源断面排列为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在中心平面上,各放射源之间的中点剂量率之和的平均值为基础剂量(参考剂量的 85% 范围内)。 第四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Company Logo 2、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放射生物学特征 剂量率和放射生物学效应: ⑴. 高剂量率:以 μs 或 ns计算脉冲的照射,在 109~1012 Gy/min 的剂量率内,主要用于发射生物实验研究;在 1~10 Gy/min 的剂量率内,为目前临床外照射的常用剂量率。 ⑵.低剂量率:剂量率范围在10-7~10-8、1 Gy/min 或 0.1~10 Gy/h,主要用于间质和腔内后装治疗;更低的剂量率主要用于粒子植入的连续照射,可长达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第四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Company Logo 剂量率的临床应用 放射性粒子植入与外照射放射治疗最大的放射生物区别是剂量率 不同。剂量率的差别直接影响放射损伤的修复、肿瘤细胞的再氧化、 再分布等。 低剂量率放射治疗的放射生物学包括4 R: 修复(Repair); 再分布(Redistribution); 再氧化(Reoxygenation) 再群体化(Repopulation)。 剂量率对亚致死性损伤(Repair of sublethal damage,SLD) 和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Repair of 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PLD)影响最大,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