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混合式教学规范.docx
T/AFCECXXX—2022
1
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混合式教学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混合式课程的信息模型和标准一致性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混合式课程建设、实施、管理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030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18221—2000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环境与系统软件接口独立于语言的数据类型。GB/T36642—201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
IETFRFC3986:2005统一资源标识符(URI):通用语法(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URI):GenericSyntax)。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computercommoncoursesinuniversitiesandcolleges
在高等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统一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等多种类型。
3.2
线下教学offlineteachingandlearning
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教学场所进行的面对面教学。3.3
线上教学onlineteachingandlearning
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基于网络环境,使用由在线学习平台承载和运行的教学资源进行的教学。
3.4
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andlearning
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采用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T/AFCECXXX—2022
2
3.5
混合式课程blendedcourse
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本文件中“课程”均指混合式课程。3.6
教学活动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构建和集成教学资源,组织并与学生一起完成的活动。实施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之间进行交互。
3.7
理论教学活动theoretical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为使学生理解知识、原理、规则等理论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3.8
实践教学活动practical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
通过实验、实践、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3.9
研讨活动seminar
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活动。
注:研讨活动可以侧重理解和探究理论问题,也可以是讨论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等侧重实践的活动,因此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教学活动或实践教学活动。
3.10
信息模型informationmodel
描述事物的整体框架和内部层次关系,便于在信息系统中表示。[来源:GB/T36642-2018,3.2]
3.11
教学资源teachingandlearningresource
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资源文件。资源的形式与格式不限。
示例1:讲义、教材、参考书、参考文献、课件、案例、教学录像、学生作品、多媒体资源和在线课程等都是教学资源。
示例2:习题或考题等用于测试的资源是教学资源。3.12
依存环境dependentenvironment
要开展当前学习活动所依赖的技术或条件,可包括物理学习环境、课程之外的网络环境、其他在线学习工具、虚拟实验环境等。
[来源:GB/T36642-2018,3.9]
T/AFCECXXX—2022
3
3.13
扩展元素extensionelement
本文件定义以外的其他数据元素,本文件有扩展规则的应遵循规则进行扩展。[来源:GB/T36642-2018,3.12]
3.14
容器元素containerelement
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元素。数据类型为容器类型,没有取值范围定义。注:容器元素可以包含属性元素、容器元素、值元素、引用元素以及未定元素。
3.15
值元素valueelement
某一容器元素的子元素,而且其本身不包含任何其他子元素,有为其定义的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而且应包含一个数据值。
3.16
引用元素quotedelement
完全引用另一个元素的描述,用于多级嵌套的场合,引用元素与被引用元素完全一样,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