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与建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报道REPORT
我国物流信息化
建设情况分析与建议
■文/戴定一
一、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是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规划和相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物 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开展物流关键技
流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降低物流能耗和对环境污染, 术的研发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 施建设。
下几方面内容: 二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是向
44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年第5期
调查
各类用户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的开放式的网络信息 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三类,即用于政府对 业”,并特别提出物流信息化是建设重点。可以预见
物流监管的“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用于各类网上物流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现代物流及其信息化建设将进入
商务活动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用于对特定货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取得跨越式
物的运输流转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的“物流电子监控 的进展。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平台”。 有以下几点:
三是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物流就 一是基础信息缺乏,数据采集困难,标准不统一。
是企业的供销业务,因此无论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 目前我国有关人员、企业、商品等的基础信息不充
业、建筑业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RP),都包括对企 分,同时物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单证仍然采用纸面和传
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这些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物流 统的传输方式,没有电子化。即使采用了电子化的部分
领域全面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统一物流信息交换的 信息,也主要是靠人工录入,条形码、磁卡、RFID等物
接口标准和操作规范。 流信息采集技术尚未普及使用。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
计,正式注册使用条形码的企业只有十几万家。此外在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主要的制约 物流中常用的各种单证格式和数据代码也不统一,各
因素 地、各行业甚至各企业自成体系,难以在信息系统中共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 享。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基础。
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例如中国 二是信息与业务管理脱节,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
远洋集团、中国外运集团等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网 欠缺。
络技术,在国内外物流市场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一批与 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成为热点已有一段时间,各地
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例如电子口岸系统、危险品运输 政府也投资建了不少信息平台或网站,但是除了根据
监管系统等也开始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一 市场实际需求、遵从已有的投资和管理体制建立的部
些民营资本建设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例如锦程物流 分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取得成功外,总的来看许多效果
网、中国配货网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理想。其原因往往都是不从实际需求出发,未作深
此外在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信息标准、服务规范等等 入细致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研究却想包揽一切,结
方面,“十五”期间也分别取得了进展。 果信息平台与业务管理脱节,数据的真实性、完整
但与美、欧、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物流信 性、权威性完全无保障。此类网站难免纷纷倒闭,但
息化情况比,我们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他们物流信息化 是各种罔顾业务的管理机制和格局,以及“大而
最初也是为减少人工干预,并作为企业内部业务自动化 全”、“小而全”的想法仍然影响很广,全面的物流
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后随着需求的升级,开始追求全程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并没有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