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课件.ppt
《医学影像技术》:现代医疗诊断的革命性工具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医学影像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学、电子学等原理,通过各种设备和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的基本分类1X线成像利用X线穿透人体,在胶片或探测器上形成图像,主要用于骨骼和胸部疾病的诊断。2CT扫描利用X线束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重建三维图像,用于全身各部位疾病的诊断。3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氢原子核产生共振,形成图像,对软组织成像效果好。超声成像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快速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人体内部信息,为医生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缩短诊断时间。精确诊断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无创检查大多数医学影像技术为非侵入性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医学影像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领域1肿瘤诊断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期和疗效评估。2心血管疾病诊断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3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用于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4骨骼系统疾病诊断用于骨折、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
X线成像技术:基本原理X线产生X线管产生X线,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穿透人体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图像形成穿透人体的X线在胶片或探测器上形成图像。
X线成像的临床应用胸部X线用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诊断。骨骼X线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的诊断。消化道X线用于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
X线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适用于急诊检查。对骨骼成像效果好。局限性存在辐射,对软组织成像效果较差,分辨率较低。不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CT扫描技术:工作原理解析X线扫描X线管围绕人体进行360度扫描。1数据采集探测器采集穿透人体的X线数据。2图像重建计算机根据数据重建断层图像。3
CT扫描的不同类型1单层螺旋CT最早的螺旋CT,扫描速度较慢。2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应用广泛。3容积CT一次扫描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减少了扫描时间。
CT成像的临床应用场景肺部疾病肺癌、肺炎、肺结核等。腹部疾病肝癌、胰腺癌、胆囊炎等。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CT技术的发展历程11972年Hounsfield发明CT。21980年代螺旋CT出现。31990年代多层螺旋CT出现。42000年代容积CT出现。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基础磁场强大的磁场使人体内氢原子核排列整齐。射频脉冲射频脉冲使氢原子核发生共振。信号接收接收氢原子核释放的信号。图像重建计算机根据信号重建图像。
MRI的物理原理MRI利用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当原子核置于强磁场中时,会吸收特定频率的射频能量,发生共振。停止射频激发后,原子核会释放能量,产生信号。MRI通过检测这些信号,重建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MRI对软组织成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各种病变。
MRI成像过程详解1患者准备去除金属物品,告知病史。2扫描定位确定扫描范围和参数。3图像采集进行序列扫描,获取信号。4图像处理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
MRI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脑肿瘤、脑梗死、多发性硬化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关节损伤、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等。腹部疾病肝癌、胰腺癌、肾癌等。
超声成像技术:基本原理超声波产生探头发射超声波。1穿透人体超声波穿透人体不同组织。2回声接收探头接收反射回的回声。3图像形成计算机根据回声形成图像。4
超声成像的工作机制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界面反射的特性,通过探头发射高频超声波,接收反射回的回声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不同组织的声阻抗不同,反射的回声强度也不同,从而可以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超声成像具有实时动态显示的特点,可以观察器官的运动和血流情况。
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腹部检查肝脏、胆囊、脾脏、胰腺等。妇产科检查胎儿发育、子宫、卵巢等。心脏检查心脏结构、功能等。
超声技术的优势与限制优势无辐射,实时动态显示,价格低廉,操作简单。适用于孕妇和儿童。限制分辨率较低,受操作者影响较大,穿透性较差。不适用于骨骼和气体较多的器官。
核医学成像技术放射性示踪剂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药物上,形成示踪剂。注入体内将示踪剂注入人体内。探测器接收探测器接收示踪剂发出的射线。图像形成计算机根据射线形成图像。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核医学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通过探测器接收这些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不同器官和组织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不同,因此可以显示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核医学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早期发现病变。
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1肿瘤显像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2心肌显像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3骨骼显像用于骨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