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三章练习题参考解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28 中国救援队,真棒! 课 型 精读 第 几
课 时 1 ?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难点: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朗读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
多媒体课件 ?
?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巩固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3.师: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就请继续阅读课文吧!
二、预习自学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
三、小组合作,讨论释疑
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地针对预习内容进行合作交流,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的疑难点,困惑处。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展示点拨,总结升华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当堂检测,过关反馈
出示课堂检测题,引导学生当堂检测。 ?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
?
?
?
?
?
?
当堂
达标测试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景象 ( )地捕捉 ( )地搜索
( )地呐喊 ( )地救援 ( )的防弹服
二、复述这个故事。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作业设计
1.同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