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综述3700字】.doc
PAGE1
PAGE1
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目录
TOC\o1-2\h\u14576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1
110351.1不良资产概念及内涵 1
15302表2-1五级分类制度划分方法 1
325551.2不良资产处置的概念及内涵 2
51151.3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指标 2
151051.4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及原则 3
200281.4.1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 3
45001.4.2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 4
1.1不良资产概念及内涵
不良资产泛指会计学中所有的坏账科目,确切的说,是指不能流动或者缺乏流动性,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资产。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大量存在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各行各业之中,其主要但不仅限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包括政府的不良资产、企业的不良资产、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等。
1998年之前,我国在商业银行贷款的类别继承了国家财政部在1993年所颁布实行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其中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种,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中国通称“一逾两呆”,这种分级方法被业界称之为“四级分类制”。之后,在考虑到进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情并参考国际上金融领域相关分类的基本情况,央行于1998年公开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并在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该指导原则将商业银行的借款依照其遭到风险的可能性大小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被业界称为“五级分类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四级分类制”和“五级分类制”并存使用了一段时间,直至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暂停“四类分级制”转而全面开展实施“五级分类制”。文中中常提不良贷款,指的是上文所提到的“五级分类制”中的后三类。(商业银行五级分类制度如表2-1所示)
表2-1五级分类制度划分方法
不良资产的含义和内涵很宽,对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关键就是指不可以给银行产生盈利和一切正常收益的银行债权资产。从理论上讲,“不良贷款”、“不良债权”和“不良资产”三者定义不尽相同,其含义和范畴也各有不同。一般状况下,三者在银行的范围,不良资产较大、不良债权其次、不良贷款最少。根据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生产经营中,资产业务集中在贷款业务这一基本事实,本文中的“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含义范畴一致。其指的是债务人自身的偿债能力有所降低或者偿债能力丧失,而直接导致其所欠的债务不能如期偿还本息的银行债权。
1.2不良资产处置的概念及内涵
不良资产处置就是指综合性应用法律法规容许的一切方式和方法,实现和提升资产价值的活动,可分为最终处置和阶段性处置两种类型。最终处置涵盖了破产重整、法拍、批转、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方法。阶段性处置关键包含诉讼保全、以资抵债、核销、破产重整、债转股、商品资产租用、商品资产项目投资等方法。
现阶段,不良资产管理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和市场集中程度较高,行业监管政策日益健全。但随着不良贷款的不断积累,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为坚持守好不产生系统风险这一底线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屡次强调要提升金融业的行业重特大风险管控,要求全部金融机构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这对不良资产处置环节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1.3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指标
在不良贷款率、逾期欠息率与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之间的比率,主要反映了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损失的弥补以及对其风险的防范的相关能力。等相关的指标揭示了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的大小及经营是否稳健,其中:不良贷款率是将银行中的不良贷款总数除以贷款总额所得比例;逾期欠息率是指银行贷款逾期欠息资产总额与贷款总额之间的比例;拨备覆盖率简单来说就是计提损失风险准备金和不良贷款总额之间的比率,在银行发放贷款时,都会准备相应比例的损失准备金,而不同种类贷款的准备金率也会有所不同。
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之间的比率,主要反映了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损失的弥补以及对其风险的防范的相关能力。
虽然某些资产被银行划为不良资产,但并不完全是银行的坏账,其中部分还存在着一定的投资价值和提升空间,这类不良资产只是一些看似不好的资产,但其本身的资产质量或盈利能力并不差,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或背负了沉重的债务,短时间内无法按约归还贷款;另外还有一些不良资产的存在,是我国计划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对资源配置不当的产物。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将不良资产视为一种尚未升值、有待开发的优质资源,同时也可以视为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升值空间和投资价值的宝贵资源,其未来的持续升值和开发的潜力及其价值都应该是被市场所看好的。
1.4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及原则
1.4.1不良资产处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