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津沿海软土地区大面积垃圾堆场岩土工程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7-18约1.1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津沿海软土地区大面积垃圾堆场岩土工程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的增加和处理成为城市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采用堆填和掩埋的方式。然而,在沿海软土地区,因为土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土壤中的水分会与垃圾中的有机物质相结合,从而导致产生过多的渗滤液,严重影响了垃圾堆场的环境质量和土壤稳定性,甚至会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对于沿海软土地区的垃圾堆场岩土工程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沿海软土地区大面积垃圾堆场岩土工程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综述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场的特点,对其环境、岩土、渗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分析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场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 3. 探讨沿海软土地区垃圾渗透液的产生原因、运移规律和排放途径,建立渗透液污染控制方案。 4. 提出针对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指标和方法,以综合评价垃圾堆场的岩土工程效应和环境风险。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采样测试、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沿海软土地区的垃圾堆场进行全面的岩土工程评价。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 实地调研:对沿海软土地区的垃圾堆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地质、环境、渗透等情况,绘制研究区域的详细地形图和地质构造图。 2. 采样测试:采用钻孔探测等方法,对垃圾堆场的岩土工程性质进行系统的采样测试。 3. 力学模拟:利用数学模型,针对垃圾堆场的岩土体进行力学模拟,计算其稳定性和承载力等力学参数,并结合现场测试数据进行验证。 4. 数值模拟: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垃圾渗透液在岩土体中的运移规律和污染控制方案效果,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预期结果和成果分析 1. 建立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为该区域垃圾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2. 探讨垃圾堆场渗透液的产生和运移规律,提出有效的渗透液污染控制策略,预防和控制垃圾堆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 验证建立的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进一步优化垃圾堆填和掩埋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5. 参考文献 [1]刘洁,林静. 垃圾堆场的环境质量与稳定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5):92-94. [2]张勇,杨一,张三等.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农村生态环境,2019,35(6):12-14. [3]顾磊,江凌. 预制立方体试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勘察,2020,48(1):35-39. [4]张红,周丽君. 全新战略视角下的垃圾资源化利用[J].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2020,27(11):207-209.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