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界面地震波时距曲线.ppt
2》均方根速度的特点(EvenSquareRootvelocityCharacter)X无关;一般均方根速度大于平均速度;入射角很小时,均方根速度较准确,随X增大均方根速度精度降低速度与均方根速度比较在X=0处,平均速度比均方根速度的精度高;在X较小时,均方根速度比平均速度精度高。平均速度与均方根速度比较**3》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T-XCurveEquationandCharacter)时距曲线方程:当用波速为均方根速度,总厚度为各层的厚度之和,以均匀介质替代了实际水平层状介质后,时距曲线方程可写成t=(X2+4.H2)1/2/Vσ时距曲线特点Character:**点时距曲线仍是以炮点(t轴)为对称轴的双曲线hyperbola;随着埋深H的增加(均方根速度也增大),则V*也增大,所以,曲线变得平缓。五、连续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ContinueMediaReflectionT-XCurve假设地下有一个水平界面R,界面以上的地层介质是连续介质,波速V(Z),O震源,S接收点,界面上A点为反射点,反射波到达界面A的旅行时tA及横坐标XA的2倍,即:X=2.XAt=2.tA由第一章公式可确定XA,tAX=∫2.P.V(z)/(1-P2.V(z)2)1/2.dzt=∫2.1/((V(z).(1-P2.V(z)2)1/2).dz这就是水平界面连续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是以射线参数P为参数的参数方程组---圆方程logo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
Passage2MultiReflectionT-XCurve一。产生多次波的地质条件及多次波的类型产生多次波的地质条件;2。多次波类型时距曲线及其特点1。全程多次波的时距方程时距曲线的特点产生多次波的地质条件及多次波的类型产生多次波的地质条件(GeologyCondition)FormationMultiReflectionConditionandMultiReflectionType波向下传播时,遇到波阻抗界面→反射到地表(如自由面,海面)---因为,他们是良好的反射界面→该波又向下传播→遇到强反射界面→又向上传播→又向下,形成多次波(多次反射波)。产生条件(Condition):强反射界面,如低速带底界面、不整合面、火成岩界面、海水面、海底面.2。多次波类型(Type):**全程多次波:在某一深度界面发生反射的波经过地面反射后,向下在同一界面上又发生反射,并来回多次。非全程多次波:(层间多次波),如声波的回响共鸣;多次波类型**全程多次波的时距曲线及其特点1MultireflectionT-XCurveandcharacter2(以二次波为例)3模型:倾斜平界面R,倾角Φ,上倾放炮,下倾接收,界面产生二次波,波速V,界面法线深度h。41。时距方程(T-Xequation)5设想把R界面上的二次波变成某个假想界面R’上的一次波,此时,很容易写出界面的时距方程。6做法:把R界面向下翻转180度,得R’界面,这时B与B’以R为对称,这时R上二次波路径O→A→B→C→S可变成了R’界面上的一次波路径O→A→B’→C→S,R’界面的虚震源O1*,R’界面的法线深度h’,R与R’对称,R’界面相当于地面绕界面R以AC为对称轴旋转180度所形成的,R’界面上视倾角Φ’=2.Φ,所以它的时距方程相当于界面上倾方向与X正向相反的情况。**第二章几何地震学多个分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SeismicWavetimedistanceCurve地层介质的结构模型实际的地层存在着许多分界面,在地震勘探中对客观存在杂的地层剖面,建立了多种地层介质结构模型,主要有均匀介质、层状介质以及连续介质等三种。均匀介质--认为反射界面R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层内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如地震波速度是一个常数V0,最简单的情况,反射界面R是平面,可以是水平的或是倾斜面。均匀介质平界面模型层状介质--认为地层剖面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的速度不相同,介质性质的突变。这些分界面也可以是倾斜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连续介质--所谓连续介质是认为在界面R两侧介质1与介质2的速度不相等,有突变。但界面R上部的覆盖层(即介质1)的波速不是常数,而是连续变化的。最常见的是速度只是深度的函数V(z)。连续介质模型多个分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特点**”不能用虚震源原理简单地推导出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是通过计算地震波传播的总时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