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孤岛化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_以江苏苏州市甪直镇为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3卷第1期 地 理 研 究 Vol.33, No.1
2014年1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January, 2014
基于景观孤岛化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
——以江苏苏州市甪直镇为例
王云才,韩丽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在城镇化、现代化和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景观的破碎化已成为传统地域
文化景观的重要空间特征和现象,破碎化直接催生了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孤岛化现象,直接
影响着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成为传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的重要障碍。本文以苏州
市甪直镇为例,在分析区域特征及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孤岛化评价
指数,评价甪直古镇传统文化景观的格局的综合特征和景观孤岛化现象、特征及形成过程。
在传统文化景观孤岛化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保护圈层、构建文化景观遗产廊道和景观生
态网络格局,实现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拓展、连接和传统文化景观与缓冲空间的有机复合,
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空间模式。
关键词:孤岛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保护模式;甪直镇
DOI: 10.11821/dlyj201401013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区域
1.1 研究背景
景观生态格局中的景观 “孤岛化”是景观破碎化的产物,与景观的 “整体性”、“连续
性”和网络化相对应,是指景观空间整体性遭到破坏所呈现的不连续性现象和特征,强调
和周边环境的较大差异性[1]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孤岛化主要表现在景观空间上的孤立格
局和空间梯度的巨大变化。当传统文化景观的 “面”被打散,“线”被切断,并最终萎缩
为几个 “点”的过程中,“孤岛化”现象出现并逐步呈现出高度孤岛化特征。对于我国江
南水乡来说,快速的城市建设,不同等级交通体系的分割,旅游的强劲发展,对江南传统
文化景观的典型风貌形成巨大的冲击,原有区域的完整空间逐步缩小和碎化,一些传统文
化景观区域和周边环境的差异化越来越大,形成了传统景观被现代景观所包围的现象,传
统文化景观成为散布在现代景观风貌中的孤岛,在空间格局中呈现出 “岛屿化”的现象[2] 。
国内外针对景观 “破碎化”的研究成果已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4] ,但是对传统地域文
化景观 “孤岛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只有零星的一些研究,如从现象、成因、本质等角度
对历史遗产的 “孤岛化”的负面影响及各种误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控
制和整合三层次的应对策略[5] 。此外在研究传统文化景观 “破碎化”的领域对 “孤岛化”
收稿日期:2012-12-07; 修订日期:2013-04-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云才 (1967-),男,陕西勉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观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生态
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传统文化景观保护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E-mail: wyc1967@tongji.edu.cn
143-156 页
144 地 理 研 究 33卷
稍有涉及,如研究江南水乡区域景观
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中,提出江
南六大古镇的保护存在孤岛化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整体保护机制[6] ;研
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中探讨了传统地
域文化景观存在的整体性与孤岛化现
象[7] ;研究文化景观空间传统性评价
及其整体保护格局中,以江苏昆山地
区为例研究了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
并提出了保护对策[3] 。
1.2 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
甪直镇位于苏州城东南25 km 处
(图1),镇域面积72 km2 ,辖16 个行
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近15万;建
成区面积1.09 km2 ,人口6.5 万人。
① 苏—沪高速、苏—昆—太高速、 图1 研究区域在江苏省内的区位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