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312,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pdf

发布:2025-01-27约3.9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312,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第1页

A312,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

1、背景

A312TP347H因具有良好的高温耐氧化、耐磨、耐蚀及其热稳定

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站、化工等行业。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是我国煤

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工艺管道材质种类

多,其中A312TP347H被大量安装在与反应器相连接的管道中,管

内介质为固、液、气三态混合的油煤浆,最高运行温度455℃(设计

温度482℃),最高运行压力19.188MPa(设计压力20.55MPa),管

道设计技术条件要求对其进行焊后稳定化热处理。

为了消除应力焊接残余应力,提高A312TP347H的抗晶间腐蚀

能力,根据设计给出的工艺对焊缝进行了稳定化热处理处理,然而在

对完成稳定化热处理的焊缝进行表面酸洗钝化处理后,部分焊缝出现

表面裂纹,且随着壁厚的增加,裂纹程度更严重。经分析,稳定化热

处理工艺是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

2、材料特性

A312TP347H在ASME中归类为P-NO.8,与我国18-8型奥氏

体耐热钢比较相近,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

性能。

3、稳定化热处理的作用

A312TP347H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焊后易出现晶间

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因此A312TP347H含有的稳定化元素Nb+Ta,

在经过890℃以上的稳定化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碳化物(由于Nb能

优先与碳结合,形成NbC),大大降低奥氏体中Cr23C6的含量,起

到了牺牲Nb元素保护铬元素的目的。进行这种退火可以将碳化铬完

全溶解,而特殊碳化物TiC或NbC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特

殊碳化物又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

除了晶间腐蚀倾向。

A312,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第1页

A312,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第2页

4、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根据管道技术条件要求,现场执行的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如下表(1)

稳定化热处理实际操作时,采用电加热板对焊缝区进行加热;硅

酸铝保温棉对其包扎保温,具体内容是按以下要求执行的:

1)加热宽度B:以焊口中心为基准,加热范围每侧不小于3倍

管壁厚且大于100mm。

2)保温宽度:以焊口中心为基准,保温范围每侧不小于5倍管

壁厚且大于250mm;保温采用厚度为大于80mm的硅酸铝耐火纤维

毡。

3)控温/测温热电偶:对每组加热器单独控温热电偶控制;

DN200-400设置2个测温点,外径大于DN400设置四个温控点(0°、

90°、180°、270°各设置一个温控点),以保证温度的加热均匀,尽量

保证整个焊口之间的温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4)稳定化热处理特殊要求:热处理时为减少氧化影响,减少氧

化物的生成,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将管两端堵死,防止空气流动。

在稳定化热处理后的酸洗过程中,经PT检测,发现壁厚大于

37mm的部分管道在焊接区域出现大量裂纹:在弯管与直管连接的焊

缝立焊区域,且弯管外侧裂纹多于弯管内侧,焊道中间及焊道熔合线

部位均发现有裂纹存在。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大部分裂纹主要发生在靠近管件或弯管相连

结的一侧的焊缝上,且裂纹沿熔合线扩展;所有的焊缝裂纹均是在稳

定化热处理后出现的,初步推断这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