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盐湖锂镁资源开发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doc

发布:2018-07-05约5.72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盐湖锂、镁资源开发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称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富含着极为丰富的钾、钠、锂、镁等盐类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6万亿元。在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从广袤的盐湖中提取高附加值的锂、镁产品成为行业发展重点。随着资金、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完善,我国盐湖锂、镁产品开发到目前已成功突破技术瓶颈,进入规模化生产的全新阶段,必将成为全球相关产能释放的重要区域,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我国盐湖钾、镁资源开发突破世界性技术难题 资料显示,地处青海高原腹地的柴达木盆地富含有钾、钠、镁、锂、硼等矿产资源,其中氯化镁31亿吨,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9%;氯化锂近1400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3%。 有21世纪“能源新贵”之称的锂作为最轻的金属元素,是一种稀有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它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剂、核工业及光电等新兴领域。据计算,1千克锂具有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优质煤炭,可以发出300多万千瓦时的电力。金属镁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和新型复合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交通、建筑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锂、镁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这使富含氯化锂、氯化镁矿产资源的柴达木盆地拥有无可比拟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主要以生产钾肥和制盐为主,其他共生及伴生矿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较低,尤其是锂、镁资源。 中科院副研究员李健介绍说,自1998年以来,由中科院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柴达木盆地腹地的东台吉乃尔湖,致力研究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经过10年努力和大量试验,科研人员最终研究成功提锂技术“离子选择迁移分离法”,从而打破了困扰国内行业研发领域的技术瓶颈。 由于技术原因,在我国盐湖资源开发过程中,氯化镁一直被作为副产品和工业尾料被排放出来,行业内部有盐湖“镁害”的说法。据统计,在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每年约有3000万吨的的水氯镁石难以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为实现镁资源的有效利用,近两年来,西部矿业集团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成功解决了盐湖镁资源制取高纯镁砂产业化过程中多个关键性技术难题,总体技术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设备投资少、资源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综合成本低、生产过程节能环保等显著优点,对盐湖镁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盐湖锂、镁产品开发进入规模化生产的全新阶段 在自主研发盐湖提锂、提镁技术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国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近几年来在柴达木盆地深处开始建设碳酸锂、氢氧化镁等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增荣介绍说,2007年10月,西部矿业集团公司设计产能达3000吨的碳酸锂项目开始投料生产。经过一年的运转及生产工艺改造与优化,至2008年9月碳酸锂项目实现月达产,到目前碳酸锂产品产量已超过1000吨,产品品质大于99·5%,并实现了低成本、无高温和高腐蚀、无废气、无废渣排放的规模化清洁生产。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盐湖提锂技术,西部矿业集团公司目前正在建设产能达2万吨的碳酸锂生产基地,筹建百吨以上的高纯碳酸锂项目和上千吨的氢氧化锂项目。 2007年初,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公司西台吉乃尔湖万吨级碳酸锂项目在柴达木盆地正式投产,使西台吉乃尔湖成为国内重要的碳酸锂生产基地。 2007年初,西部矿业集团公司企业形成5000吨高纯氢氧化镁等系列镁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在99·5%以上,从而填补了国内利用盐湖水氯镁石资源生产高纯氢氧化镁的空白,标志着我国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始向产业化生产迈进。据了解,在规模化开发盐湖镁资源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西部矿业集团公司正在加紧筹建年产10万吨氢氧化镁生产项目。 在柴达木盆地腹地,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察尔汗盐湖开采历史已有50年,每年有200万吨的氯化钾生产能力。然而,在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中,16亿吨的氯化镁多年来一直是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李小松介绍说,作为未来新型的工程材料,金属镁的每年需求量以20%的速度增长。在察尔汗盐湖建设世界级金属镁基地,条件十分优越,与国内外其他生产金属镁的生产地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从自然条件来说,缺氧、干燥、气压低都是电解金属镁降低电耗、提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盐湖中的天然水氯镁石经提纯是优良的原料。 为了综合利用盐湖镁、锂等资源,“十一五”期间盐湖工业集团公司将投资建成年产10万吨无水氯化镁、1万吨碳酸锂等项目,打造现代高科技盐化工基地。 中科院副研究员李健介绍说,盐湖提锂、提镁技术“瓶颈”的突破并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