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影响.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影响
朱彩兰王蕾
朱彩兰:毋庸置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会有显在的影响。
朱彩兰:刚才你提到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内容变化。实际上,高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二个方面影响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
王蕾:您提到了Python的话题,这也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注意到课标中有关程序设计的比重较大,这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主流儿童编程语言中,Python的热度较高,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相关软件在各地实验推广。那么,教材中的程序设计内容是否能做到大面积的普及性教学呢?
部分省份的教材中没有涉及Python内容,但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行动起来,通过申请课题的方式,编写初中Python区本教材或校本教材,体现出来自教师层面的关注。
山东泰山版教材也有3D设计单元,包括“3D基本实体的搭建与组合”“3D实体的草图成型方式”“3D实体的现实呈现方式”“3D创意设计拓展”等项目。这一设计体现出对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三维设计与创意”的必要支撑。该教材中也关注了人工智能,但仅有两个项目——体验智能生活、洞察人工智能的策略,主要以体验为主,适当了解人工智能设计策略,为高中必修课程中的人工智能基础学习及选择性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初步”提供一定的基础。
王蕾:从形象思维转向建模思维,从注重技能習得到关注素养培养,从技术目标到全人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正在显现出更为突出的综合素养培养方向。
朱彩兰:是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对内容的关注的确凸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这一点在前面所提内容中就有体现。我们知道,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要素,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围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泰山版教材中有专门的内容设计,如“数字化生活与学习”单元,包括“体验网络学习新时空”“探究网络支付的奥秘”“用思维导图做探究”,“用数字实验做探究”单元,包括“用物理沙盒做探究实验”“探究几何图形的奥秘”“感受虚拟现实的魅力”三个项目,借助物理沙盒与几何画板等软件开展物理、数学等学科问题探究,体会数字实验的魅力,培养与提升数字化学习素养。以单元的形式单独呈现,体现出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目标的关注。另外,部分省教材中也体现出对高中“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移动应用设计”等模块的关注,这些都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做好了铺垫。
朱彩兰: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仅是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教材组织线索上也可见明显的改变。所以,高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影响的第三个方面,是教材组织线索。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变化,部分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也在组织线索上体现出项目学习的思路。例如,山东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在目录上就鲜明体现出项目学习的思路。常规的项目学习包括选定项目、规划设计、探究活动、项目实施、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六个环节,考虑到严谨的项目学习流程在落地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该套教材是以微项目的方式进行,通过对项目学习的内容、阶段进行有效划分,形成围绕项目主题的一个个微项目,使得微项目适合课堂学习又可以保持项目学习的效益。每个微项目包括项目指导、项目实施、项目交流三个环节,其中项目实施由活动组成,此外包括科学探究、技术探索等小栏目。用微项目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教学展开也是潜在的引领,经过三个环节即可完成一个微项目,教学中更容易实施。微项目思路体现出教材编写者的实践智慧。
朱彩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组织线索等的变化最后都会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第四个影响即教学层面的改变。
朱彩兰:虽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还没有出台,但各省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一线教师积极向高中课程标准看齐,在教学中尝试探索。应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有助于高中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如内容基础、学习方法基础之后,到高中会更容易适应信息技术学习。同时,我们也相信,义务教育阶段的变化,也会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生变化,进而推动课程标准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