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施教 以美育人 努力构建和谐美校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美施教 以美育人 努力构建和谐美校园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校就开始了美育实践研究,同时也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之路。为了凸显“以美育人、和谐共进”的美育办学思想,近年来,在开展过程美育研究、推进教育整体改革中,学校在区级课题《构建审美型现代化新郊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聚焦“管理之美”、“教师之美”、“学生之美”三大主题,积极开展“以美施教,以美育人,以美立校”实践研究,努力构建和谐美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快乐成长。
一、以“和谐致美”为目标,构建协同管理体系,支撑学校课程建设
美育以愉悦、自由、快乐为特征。学校要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达到“和谐致美”的境界,就要赋予管理一种美学意义,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关系具有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性质,让管理的过程具有愉悦感,变成共同创美的过程。为此,在管理文化建设中,根据美育办学思想,学校提出了“协同管理”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校园管理机制,支撑学校课程建设。
1、在管理理念上突出人文性
和谐美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所要展示的是学校自身系统内部结构设置合理,运行科学有序,实现目标达到高效和最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活力、协调发展。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必须用人本管理的理念统领和谐美校园的构建。为此,学校注重依法自主办学,科学办学,修订了覆盖全校各项工作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全方位地关注人的内在需求,保障民主,保障权益。
2、在管理方式上突出合作性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只有教师能认同学校管理制度,并能自觉维护学校管理制度,才能使制度体现管理的力度。当然,制度不光有力度,还要有温度。因此,根据“协同管理”理念,在管理方式上,学校秉承“人和心齐”的校风,努力推行合作、互助工作机制。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建立了分工负责与合作配合相结合的部门美育管理制度,各部门虽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也注意相互配合,一起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各项事务的处理中,学校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在完善教代会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教师交流平台,如教师QQ群、综合平台、办公平台等,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使教师们有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与渠道,从而真正感受“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管理者”的学校管理思想;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建立了“相伴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相伴在课前、课中、课后,也可以相伴在教学、评价、反思等各个环节;在学生成长培养上,学校积极倡导“师生共建温馨教室”,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管理”的方式。通过管理方式的建立、引导与变革,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体现协同、协作的思想,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致美的管理环境,促进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3、在管理成效分享上突出共赢性
打破传统的“你赢—我输、你输—我赢、你输—我输”的竞争观念,树立“你赢—我赢—大家赢”的共享观,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向。就学校工作而言,教师们的工作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成就学生的发展,也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教师之间必须要树立精诚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观念。因此,在管理方式上,我校讲究合作互助,而对于管理上取得的成果,我校则更讲究共赢共享。如在教学考评中,我校推行捆绑式质量认证方式,把教师个体考评与教研组整体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在进行区级课题《小学超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实践中,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研究的试卷、案例、课件等都放在学校资源库内,供大家共享,从而营造了互赢互利的工作氛围。
二、以“智慧铸美”为主题,塑造美育教师形象,支撑学校课程建设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也是一项凝聚智慧的事业,用爱和智慧构筑的教育必然是充实的、丰满的,有温度的,有情趣的,有魅力的。为此,在建设和谐美校园的过程中,我校强调爱与智慧的力量,以“智慧铸美”为主题,积极设计教师发展课程,开展美育教师形象塑造,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以及课程执行力,努力塑造“四可”教师形象,从而使教育能走进儿童心灵。
1、组织教师开展“美己之美”活动,塑造教师美好形象
审美型教师应该是内在道德美、智慧美与外在仪表美的和谐统一体,应该是学生道德欣赏、智慧欣赏和仪表欣赏的对象。教师要成为美的形象代言人,必须要加强自身形象塑造,为此,学校组织了多形式的教师“美己之美”活动,帮助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
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要求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因此,近几年,我校每年都组织教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学校则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从专业引领、校际交流、同事切磋等方面对教师提供个人成才援助活动,帮助教师实现发展愿望。
(2)开展专题式自学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使教师
显示全部